学术委员会能够决定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可以说掌握着操控教师生死的大权,因此,让学生进入学术委员会,和常见的学生评教不同,已经超越了监督的范畴,使学生具有了监管老师的权力。难以想象,当一个大学教师的课堂里坐着学术委员会的学生委员,他会是怎样的心情,是否还能挥洒自如。尽管“天地君亲师”的观念已经陈腐不堪,但师生之间毕竟不是单纯的权力关系,更不是顾客和上帝的关系,师道尊严总归还是要维系的吧?
即便抛开教师可能面临的尴尬不论,北大此举也难有实际的意义。一者,国内高校的学生会组织以及学生社团,基本上都处于行政权力体系之内,此外并不存在独立的学生自治组织,在此背景下学生委员无论是由“学术杰出”者担任还是“由学生选举产生”,都将更多地代表行政官员的意图而非学生的利益。二者,由北大燕京学堂选址静园一事不难看出,被认为传承了“五四精神”的北大和国内其他大学一样,教授的话语权十分有限,所谓“学术委员会”是否独立于行政权力也就非常可疑,如果说连教师的意志尚不能畅达,那么10%左右的学生委员席位,恐怕也就和一些地方的听证会一般,纯属摆设。
譬如有一座老房子,已经破烂得不成样子,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翻修重建,但房主害怕麻烦,只是在外墙粉饰一番,让老房子看起来焕然一新,但实际上还是破破烂烂。北大“学术委员会设置学生委员”的新章程,正如老房子的装饰,徒具观赏性而已。
治理高校学术腐败,治本之策只能是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校去行政化。与其吸纳学生进入学术委员会,让学生监管教师的学术活动,担负其不应承担也无法胜任的重任,不如大刀阔斧地改革,让学术委员会体现大多数教师的意志,独立地行使学术权力。
文/赵勇锋
来源:红网
作者:赵勇锋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