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政府补贴摊晒在阳光下

来源:红网 作者:周寿鸿 编辑:刘艳秋 实习生 田佳玮 2014-11-20 00:16:10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期出炉的2014年国内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获得超过323亿元政府补贴,其中61.64%流向854家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国有企业。其中,中石油获得补贴21.99亿元,中石化则获得政府补贴15.94亿元。(11月19日新华网)
  
  各级政府对上市公司撒钱补贴,这在业内早就是“公开的秘密”。新华网的记者统计发现,逾2200家上市公司获政府补贴。
  
  “崽花爷钱不心疼”,本来是取之于民的财政税收,却成了政府的私房钱,像发红包一样,仅一纸公文就转化为上市公司收入。这到底有哪些法律和政策依据,究竟是引导产业发展还是有悖市场公平,在补贴过程中为何补贴、补贴多少有多少透明度?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这些年,削尖脑袋想上市的企业如过江之鲫。背后的原因虽多,但最终都是为了圈钱,上市成功可以发新股换钱,发债筹钱,还可以获得政府的各种奖励。甚至,只要上了市,就如同领到地方政府的“尚方宝剑”,能保长生不死。《广州日报》今年4月曾经报道过,中国远洋去年获得补贴9亿元,但净利润却亏损96亿元。还有一家神奇的公司叫京东方,上市后募集资金近300亿元,净利润累计亏损近80亿元,但依然能获得政府补贴超16亿元,成为典型的靠政府哺养的“不死鸟”。
  
  政府补贴成为唐僧肉,人人都想分得一块。补贴种类从省级到县级,从鼓励出口到鼓励投资,从保护专利到保障就业;受益企业也是五花八门,一些徘徊在产能过剩、污染环境边缘的企业也获得了补贴,部分钢铁、采矿企业成为负面典型。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跻身世界500强前列的最嫌钱的“两桶油”,以及一批闷声发财的银行,居然也能乐滋滋地享受巨额政府补贴。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众多的中小企业,因为缺少资金难以做大做强,“地下银行”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隐患。
  
  为了吸引投资、鼓励创新和保障就业,产业引导性补贴具有一定合理性,这在世界上也是通行做法。在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政府补贴仍然是有力的杠杆工具。问题在于,单纯为了地方企业不退市或争取企业到当地落户的补贴现象,已干扰了正常市场机制。政府补贴一旦没有节制,就会导致伸手拿补贴变成依赖症,让一些本该退市的企业变成股市“不死鸟”。
  
  由此,公众还会产生更多的追问,“最赚钱”国企仍获政府补贴依据何在?落后企业获得补贴公平性何在?暗箱操作、缺少监督的补贴过程,到底有没有官员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输送?近年来,财政部门也成为反腐的重灾区,多位官员落马,他们敛财的手段,多与利用审批权,通过发放财政补贴来“寻租”相关,这样的案例可以举出一摞。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只有把本该属于市场的资源配置权还给市场,大幅度减少行政权力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才能逐步消除少数人借行政审批权牟取私利现象,助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把政府补贴摊晒在阳光下,这是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要求,也是公众对政府补贴透明化、公平化的期盼。
  
  文/周寿鸿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周寿鸿

编辑:刘艳秋 实习生 田佳玮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11/20/352643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