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应该做的就一定要去做

来源:红网 作者:高亚洲 编辑:刘艳秋 2014-12-19 00:16:54
时刻新闻
—分享—

  12月17日,清晨6点半,万家丽南路格兰小镇小区附近,一名50岁左右戴摩托车头盔的男子,被撞倒在马路中间。几位出门晨练的90后小伙子发现伤者后,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在伤者身边围起人墙,疏导过往车辆,防止二次伤害的发生。附近小区居民张万甲,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场面,要给小伙子们“点赞”。(12月17日《潇湘晨报》)
  
  路见危难,鼎力相助,这样的小伙子们,当然是值得点赞的,而如果再虑及“扶不扶”的现实帮扶困境,7个90后小伙子的“义举”更是如一股暖流,让寒意渐浓的星城,多了几分人情味。
  
  如果再去还原当时的现场,那里应该有着令人感动的场面,小伙子们的义举,可以是道德语境下的生动写真,而正如小伙子们在接受采访时所言,那个其实没什么呢,就是举手之劳,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
  
  与道德赞誉相比,我更认同小伙子对“义举”的云淡风轻。事实上,当我们动辄搬出道德的标尺,这本身就是对道德的魔幻现实。很多时候,道德其实是以一种捉摸不定的方式存在,它可能因为每个人迥异的教育背景、成长环境、文化素养、有着个体化的解读和认知。
  
  过分地强调道德底色,这很可能会过滤掉某种行为的本质内涵。比如说“扶不扶”的问题,真的可以上升到道德滑坡的问题吗?真的需要来一番道德高地的审判吗?由此推及而去的反思是,是不是任何“义举”都需要上纲上线到道德高地呢?这样的道德界定,或许会徒增道德的陌生感,拉出“义举”的距离感。
  
  正如这群小伙子中的领头羊石辉所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来改变这个世界的,应该做的就一定要去做,不能怕事。在他们的行为逻辑中,既不是“择善固执之”的纲常约束,也不是道德优势下的积极出击,只是觉得“应该做的就一定要做”,这里的“应该”,既是朴素的道德自觉,也是个体能力的认知。事实上,这也应该是每个平常人内心深处的柔软之处,正如那个把整个过程拍下来、并希望把这种正能量传递下去的路人张先生所言,早上又黑又冷,如果是我自己被撞倒躺在那里,肯定会很想有人能帮帮我。一个社会需要有责任感、愿意为他人付出、“不怕麻烦”的市民。
  
  于此而言,抛却小伙子们义举的救人之善,更大的公共价值在于,让我们能够立体地体味到行动之于改变的价值,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人,有时候所需要的,就是下意识的举手之劳,就是换位思考后的行为自觉。应该做的就一定去做,你就是那个让世界整体向好的行动者。
  
  文/高亚洲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高亚洲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12/19/355308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