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上海37所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类)公布了2017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其中,复旦大学的哲学类专业,把物理、化学、历史三门作为选考科目——哲学与物理、化学的搭配一亮相便引发热议。(2月5日《中国青年报》)
不愧是哲学专业的“自由”,推理过程真的无懈可击。既有群众基础,花了两个多月时间邀请学科专家、高中校长等一起讨论、研究;又有哲学系老师对理科生转哲学的好感;还有具有理科背景哲学老师的现身说法。于是,哲学招生“文理兼收”就这样顺理成章了。
那么,复旦大学哲学类专业,把物理、化学、历史三门作为选考科目,是否就解决了一切哲学问题,静候哲学大师呱呱坠地了呢?
其实,路还远着呢。按照爱因斯坦的观点: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照此说,复旦大学哲学类专业,把物理、化学、历史三门作为选考科目,怎么能够呢,哲学生理化选考岂不显得不厚重?
其实,哲学大师也并非满身插满各式“武器”的千手观音,世间也不可能有“常胜将军”,即使变形金刚,奥特曼也有软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算五百年后晓八百载,那只能是神,而不是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哲学是什么,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是态度,是方向,方法论就是完成目标所才有的方法。采用什么方法阐述观点,不一而论,理科生可以走理科生的路,文科生可以走文科生的路,有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尤其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各种人才,相当于“多兵种配合作战”,提高“单兵”作战能力固然重要,但无需每位“单兵”掌握各种技巧。就像律师、医生、教师、工程师只要各有所长就足够了。不能因为哲学学院的老师有相当一批人具有理科背景,就做出“原来很多选文科的学生,不是因为文科好,而是因为理科不好。造成的结果是,他们既缺乏逻辑分析能力,在文学想象力方面也不一定好”的推断,毕竟“不一定好”不是“绝对就不好”。
堂堂名校由此草率得出“哲考还需理化”的结论,未免武断,甚至有些狭隘。即使的确有这种现象,也不该将优秀的文科生挡在哲学大门之外。
文/韩玉印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韩玉印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