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一五年级班上音乐课。第二铃已经响了,但教室里还是叽叽喳喳的。于是我提高嗓门:“请同学们安静下来!”连说三遍,喧闹声依然没有停止。突然听到一位女生说出这样一句话:“老师,你没有危险性,大家不怕你!”
“危险性”三个字从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嘴里说出,我的心不由一颤。也许她并不明白“危险性”的真正含义,但我能明白这位小女孩对“危险性”的理解——老师不凶,学生不怕,就不守规矩。也就是说,只有老师严厉,学生才不敢调皮。
可见,很多老师对学生是颇具“危险性”的,这也许正是学生上课不敢讲小话的真正原因。而笔者对学生不怎么严厉,喜欢和学生亲近,使得一些孩子的行为就相对自由,其个性特点就表现得较为突出,课堂上自然就不那么安静了。
学校经常讲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可在工作中,一些老师往往偏离育人轨道,以“爱”的名义伤害学生——体罚不是屡禁不止吗?在一些老师心中,这可能是对学生具有“危险性”的最有效办法。
笔者时而见到这样一幕:有的老师把完不成作业的孩子叫到办公室,扇耳光,打手背,或要其面壁下蹲,把他们弄哭了才罢休。老师希望学生成绩好,无可厚非,但采取逼迫、甚至伤害的方式,这不光有悖教育规律,更是关系到师德的大问题。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不得不进行的心灵的接触。”而如何引导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让学生喜欢你,却是当下很多老师很少去思考的。
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且是慢的艺术,需要耐心和智慧,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教育的宗旨应该在激励、唤醒,点燃孩子的创新意识,激发其渴求知识的愿望和兴趣爱好。
的确,教育不能没有惩戒,但惩戒教育不等于体罚,而应该让学生愿意亲近自己,同时又对老师心怀敬意。如果必须要老师具有让学生望而生畏的“危险性”,才能让他们遵规守纪、认真学习。真不知道这样的教育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近日媒体热议的“师生互殴”事件也许就是一个很好的警示。
文/刘传斌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刘传斌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