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郎溪中学应届毕业生高宽自比“少年钱钟书”,向南京大学一教授发出3000字古文自荐信,被国人关注誉为古文奇才。记者近日联系上高宽获悉,这位古文奇才理科三本滑档。
“少年钱钟书”三本滑档,媒体表现的冷淡,只有安徽日报予以关注。而当初高宽以三千字洋洋古文自荐南大教授时,媒体兴奋无比,赐以“少年钱钟书”美誉之外,还不遗余力为高宽入名校呐喊。只是媒体对一位普通人的关注向来来去如风,而普通人的现实生活还得继续。那么高宽今日的三本滑档,与媒体当初给他的诱惑幻想是否有关联?
据了解,高宽的高考分数是超过三本录取线的,他自荐南京大学未果,填报了多所三本院校,然后不管不问,只身前往南京图书馆看书了。结果填报的三本院校分数不够,而他也没有及时参加三本征集志愿。没有高校对自己伸出橄榄枝,三本也意外滑档,高宽对于自己的未来“也开始迷茫起来”。高宽在古文上的功底令人敬佩,可他的实践能力让人叹息。本来可以确保至少上三本,可因为他的“不食人间烟火”而贻误时机,等把上学深造问题解决了,去图书馆看书可以看个够,可关键时期坐等机会来临,在这个竞争惨烈的现实社会,无异于自废武功。
当然高宽的未来依然可期,只是媒体在高宽今日的窘境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一位有才能未来道路尚未理顺的年轻人,过早让他成名甚至为吸睛效应给他抬轿子,很多时候是害了当事人。媒体明知中国现在的高考制度,虽然不完美但能确保大多数公平,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实现社会流动的人才选拔机制,再呼吁高宽破格上名校显然不现实,可还要给予高宽不切实际的幻想,公众热情被调动起来,媒体的宣传效应达到,可高校还得按规矩办事,高宽现在的窘境不能怨高校,若审视原因,媒体对高宽不切实际的诱导责任非小。而媒体的关注总是即时势利的,对高宽现在的窘境,当初为他呐喊上名校不为他指点可行道路的多数媒体,现在干脆不闻不问。
说媒体当初错误诱导高宽原因在于,没有在现有高考框架内为高宽指点可行办法。而在中国现有体制内,像高宽这样的古文精英当然要用,譬如现在学校都要设国学教师,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自觉,高宽的国学禀赋将会大有可为。可在这个功利社会里,高宽的古文才能首先要“入体制”,换句话说是为体制所接纳、认同,才能为全社会认同,才能为未来靠古文谋一饭碗拿下“投名状”。
高宽的古文才能要为体制所接纳认同,进入体制培养通道,甚至将来为体制所借重,其实很简单。在现有高考游戏规则内,哪怕上个三本,通过国家设计的升学通道,以高宽表现出的古文功底,曲线入南大这样的名校完全有可能。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有多少有才能的年轻人通过体制设计的通道,一步步实现自己当初的梦想,体制对有才能的年轻人并非无情,而是设置了相关迂回通道,被媒体捧杀,自己放弃努力,抱怨什么国家不爱惜人才,只能是自怨自艾。至于媒体希望高宽直通名校,理由是民国时期大师破格入北大清华,那也是特殊时期下的特殊情况,中国白话诗的开拓者之一康白情数学零分入北大,时任校长胡适以辞职要挟,也是因为当时人才实在匮乏,与今时实不可同日而语。而高宽的参照对象钱钟书,报考清华时虽然数学只考15分,可他的总分远远超过录取线,换句说说是正儿八经“走的体制路”,至于钱钟书后来的大名和成就,也与他的清华背景关联很大,此高宽不可不虑也。
虽有媒体不切实际的诱导高宽偏离常规体制路,可现实情况是,高宽的古文功底再高,首先还要在现在高考秩序内升学哪怕读三本或者复读,入了教育体制序列,文凭生存问题解决了,古文功底自然不会白费。对高宽而言,如果觉得社会“迷茫”,不如按照体制设计的道路先解决现实问题再说。
文/程振伟
来源:红网
作者:程振伟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