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9年,一位叫吉尼斯的爱尔兰人在都柏林开办了一家啤酒作坊,生产的啤酒名为吉尼斯啤酒。据说,当时人们在吉尼斯公司饮酒时,常常一边喝酒,一边争论世界上什么最大、最小、最重、最轻等问题。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可见,吉尼斯纪录不一定是最聪明,或许是最愚笨的;不代表最先进,也可以是最落后的事物,只要符合“最”的独一无二且没有对人类的危害,就可以进入或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
当然,到了今天,不可能全靠发现最大、最小、最重、最轻等东西来突破或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更多的是通过人类创造这种奇迹。由于在吉尼斯纪录的“世界之最”要求中,没有规定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所以,哪怕是最笨、最傻的东西,只要是独一无二的,就能申请吉尼斯纪录。
10月23日,扬州4192公斤重的“最大份炒饭”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当日11时30分,新纪录结果宣布后,这份世界最大份炒饭被工人任意踩在脚下,大量成品被装进垃圾车运走。此举随即引发网友吐槽,指责主办方“浪费粮食”、“作秀”、“处理不当”。(10月24日澎湃新闻网)
继亮相北京的长30米、宽6米的“世界第一蛋糕”,深圳13000人同时吃“大盆菜”,沈阳重达4吨的大元宵,仅在食品上,又有了扬州4192公斤重的“最大份炒饭”。然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靠“人海战术”与“钱海战术”打破世界纪录究竟有什么意义?虽然这种大手笔没有违反吉尼斯纪录的规则,但你在做,全世界在看,这种几乎没有什么科技含量的求多、求大、求奇、求怪,除了一股傻气,哪里能看出一点创新意识和能力?相反,由此造成的浪费,只能让人对此唏嘘不已。
人们大致也看出来了,各地热衷于创造“最大”,其实是在迎合某些企业“抓眼球”的炒作心理,以及个别地方官员扭曲的“政绩观”。或许,作为虚荣心还情有可原,但这样做的结果,能不能给相关企业和地方官员脸上贴金?虽说吉尼斯世界纪录对此没有规定,但这样做肯定是没文化的表现。假如某单位要求员工说出自己的特长,以此评估员工的素质高低,不少员工晒出了名校毕业证书,而有员工炫耀自己曾经一顿吃了一大桶米饭,那就只能被人称作“饭桶”了。
其实,“饭桶”这个词,除了指人食量很大,还用来形容一个人除了吃饭之外什么也做不了,比喻无能至极。由此看来,扬州4192公斤重的“最大份炒饭”,称之为“饭桶”是既形似也神似的。这不仅是因为这份炒饭之大,而且说明了在当前提倡科学创新的形势下,当地对一项“世界之最”的攀登,也就剩做饭的本事了。而做饭当然是为了吃饭,在吃饭能力上以量走在世界前例,除了说明咱不缺粮食,还能说明什么?而对于某些地方官员来说,出类拔萃的“吃功”,还需要加以证明么?
吉尼斯世界纪录当然不嫌多添一个“饭桶”,这本来起源于人家酒后争论世界上什么最大、最小、最重、最轻等问题。而从扬州“最大份炒饭”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后,当日就被工人任意踩在脚下,大量成品被装进垃圾车来看,也是够得上最浪费、最作孽的。这说明原本旨在鼓励人们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最近几年在中国却似乎有点变味。
文/知风
来源:红网
作者:知风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