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村,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它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是在污染中度过的。从江南水乡到不断陷入工厂的包围,最终整体拆迁、消失,其实只用了短短十几年时间。对于这个村的消失,很多文化人士表示遗憾,认为应该实施保护,该搬迁的不是居民,而是企业。这样才能让文化村落不至于消失。而在笔者看来,固然古村的搬迁是可惜的,但是在已经无法居住的现实面前,让居民远离污染,也是唯一途径。即使让企业搬迁,让居民留下,可是这里也已经不能居住了。留下,无非依然还是一个“癌症村”。
让“癌症村”集体搬迁是必须的,这无须有任何思考。与生命健康相比,一切都是浮云。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必须追问的:“癌症村”集体搬迁,这些污染企业就可以大大方方继续污染?
一个很显然的问题是,当地只是让“癌症村”搬走了,并没有让污染企业不再生产。这是最可悲的地方。这个工业园区是2000年的时候投入使用的,进来了3800多家企业。在2011的时候,昔日的“古村落”就变成了“癌症村”,甚至出现了“有女不嫁三江郎”的说法,村里的小伙子娶媳妇都成了问题。随着癌症患者的突然增加,并且不断增加,这里有了恐怖的氛围。
为了回应百姓的质疑,当地政府的举动似乎也是积极的,劝说“癌症村”的村民搬离出去,让他们不再遭受污染的袭击。当地还给这种搬迁赋予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民心实事工程”。这样的搬迁究竟是民心工程,还是“伤心工程”,不仅没有什么民心更谈不上实事。如果把今日的搬迁称为“民心工程”,那么昔日的规划是不是就是“害人工程”?
这暴露出的问题是规划的乱象。三江村存在了几百年了,也是一个很宝贵的文化遗存。当初规划工业园区的时候,为何不回避这个地方,负责规划的部门应该因为错误规划被追究责任。一个工业园的规划是必须要经过环保评测的,否则就没有施工手续。既然经过了环评,试问为何还会让“古村落”变成“癌症村”,环评报告是不是做了手脚?环保部门不该承担责任吗?
工业园污染造就了“癌症村”,“癌症村”搬走就完事了?就能让企业继续污染?继续危害社会?这不需要进行改造或者停止生产?“癌症村”搬迁了,污染企业还污染不?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