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让异地务工人员尽快融入城市”不仅是“农民工”的心声,更是政府城镇进展中的一项目标。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部署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民工”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在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当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55%,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8%,之间的差异就是农民工人口。“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也就是说,每年约有1600万人口要变成市民。
大多“农民工”干的是最苦、最累、最脏、挣钱最少的工作,但与拥有城市户口的工人相比,其经济上、政治上受到的多属于“二等公民”待遇: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同工不同福利保障等,面临着低报酬、低福利、低保障和平等就业难、权利维护难、发展提升难等“三低、三难”现象。
如今第一代“农民工”已大多步入老年,回到农村,但规模近亿的新生代“农民工”仍然在城市拼搏,并成当前进城务工群体的主体。他们在思想观念上与老一代人有了很大不同,不愿意再被贴上“农民工”的标签,他们民主平等的观念很强,反对社会歧视,更希望拥有城市户口,想尽快融入城市生活。然而,生来的身份差别多少让人无奈,人为的“门槛”设置则加剧着命运的不公:户籍壁垒、技能培训、社保待遇、权益保障、子女就学、精神需求……就像六重无法逾越的大山,阻挡着他们前进的脚步,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只得望“城”兴叹: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却只是城市的“过客”,生活在别人的城市里,何时是个尽头?
诚然,让“农民工”融入城市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此,政府应当面对困难,敢于正视困难,并积极解决困难,加快户籍改革的步伐,加速城市进程化的脚步,尽量降低迈入城市的“门槛”,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城市建设,扩大社保范围等。“农民工”也应当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增长本领,提高自身素质,为早日融入城市生活创造条件。
文/林日新
来源:红网
作者:林日新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