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我的试题吓到了你们?这份试题出得有些偷懒,阅卷的时候,我意识到,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近日,南大文学院副教授傅元峰因听说班上一些同学认为期末考试出题太难,甚至在微博上抱怨,写公开信向同学们解释。公开信中,傅元峰老师还对自己因中间有事大量调课表示深深歉意,同时表示,希望看到成绩可能会痛苦的学生谅解,也欢迎不在乎成绩的继续来信讨论。(7月12日《金陵晚报》)
面对学生对考题的抱怨和质疑,这位副教授没有表示不满,而是先去想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没有视而不见,而是坦诚相待,选择了公开信的方式,直接向学生解释和道歉。不得不说,这位副教授的处事思维和方式确实值得点赞,不仅接地气,没有架子,还倾注真挚情感对待此事,寻求学生谅解,这说明他眼中是有学生的。而且,这种平易近人、敢于认错的态度,会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师生之间交往的门槛变低,没有了条条框框的限制,交往更加畅通,对于学生自身和师生关系都是有益的。
当今大学中,只管课上不管课后、只管上课不管学生、只顾科研不顾教学的老师数不胜数。这些老师把自身放在一定高度,主动地去割裂与学生的联系,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而没有学生的利益,没有给学生留下情感的纽带,这就让师生关系更僵硬、更生分,是对自身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把这种现实与这位副教授的道歉行为对比,就更能感受到其行为的难得和可贵,感受到其不同于“众人”的魅力。
但是,从正常的师生关系角度来看,这位副教授的“难得”举动,其实是老师对学生应有的态度。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也就是说,老师理应平视学生,与学生进行民主的互动,用情感去维系,追求和谐氛围,而这位副教授只是保持了一个老师该有的态度和做了该做的事情。可就是这件正常的事情却成了新闻,博得公众关注,这是不是在打高校老师的脸?是不是对他们的一种讽刺?这也确实应该引起对高校老师现实中实际态度的反思。
进一步来看,副教授向学生道歉,不仅仅是应有的态度,也是应负的“责任”。这“责任”是双关的,表面上指其对因出卷偷懒、大量调课等自身过失产生的不良后果应承担的相应责任,这种责任虽然浅显,但却很直接地摆在面前,直戳内心,无法逃避,只有担负起来,才是对自我的负责,进而保证为人处世的正当性和道德上的纯洁性。
从深层的方面来讲,则是老师自身教书育人的职业责任和以身作则的社会责任。这位副教授的道歉行为有着更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且较好的反省自身也是对学生的负责,为学生着想,这样也能保证自己更好地教书,更好地育人,履行责任,无疑,其没有辜负教书育人的职业责任。而社会责任上,正如古语所说,“师者,人之模范也。”这位副教授通过自己的道歉行为,表现出自己敢于知错认错的勇气和平易近人的处事方式,这也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和影响学生,给学生做了楷模,有助于对学生相关方面的良好培养,这样看来,这位副教授确实也较好地履行了老师的社会责任。
这位副教授向学生道歉的行为,既是态度,也是责任。可现实中,这种基本的态度和责任的缺失,又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这就需要“放大”已有的态度和责任,用少部分去带动和感染大部分,也要求我们明确,老师教学生,这种应有的态度和应承担、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少,否则教育本身的意义就会缩水。这些都是我们要谨慎对待和考虑的。
文/王彬
来源:红网
作者:王彬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