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接近尾声,很多高校的新生已经陆续入学报到,而伴随着初入高校的稚嫩面孔,大汗淋漓的“苦力家长”也随处可见。为应对“家长”潮,不少高校开放体育馆供家长打地铺,有的还免费提供爱心帐篷等等。不过,今年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却要“劝退”家长,该院在新生报到处立牌提示说:“爸爸妈妈:我们已经长大了,请让我们独立完成报到注册,相信我们能行!”(8月29日中国青年网)
在开学季,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劝退”家长的心意可以理解,是要让父母学会放手,放心让孩子自己去飞,使得孩子能够独立和自理,尽快地成长起来。但是,陪孩子开学就一定对孩子不好,不利于其独立自理?恐怕不见得,因为这就不是一件能“一刀切”的事情。
父母陪孩子开学,有的是为了陪孩子一起见证其生命中比较重要的一天,看看孩子的学校,分享孩子喜悦,留下幸福和回忆,顺便还可以旅旅游;也有的是想第一次要陪着,让孩子空白的脑子里尽快积累些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的独立自理做铺垫。这样的目的难道不好吗?不也有助于孩子快乐成长、更好地独立自理?
换个角度来讲,即使家长不陪同孩子开学,那如果以后也是天天电话,发微信,问东问西,开启“黏人”模式,这样的情况,岂不是也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更不利于其独立和自理。
可见,新生能否独立跟开学的时候家长陪不陪同没多少关系。那跟什么有关系?跟怎么样陪同和怎么样不陪同有关,其实说到底还是家长和孩子的意识问题,而家长的意识则更重要。
家长如果没有让孩子独立自理的强烈意识,那陪同孩子来开学,就会变成“苦力家长”,什么事情不愿让孩子做,什么活都抢着干,抢着搬行李、铺床位、挂蚊帐、买生活用品。其实,家长的这些行为看似是在帮孩子,实则是在给孩子的独立自理设置更大的障碍。据笔者在每年开学季以及以后生活的观察,通常有这样家长的孩子往往娇惯、傲气,适应生活节奏慢,自理能力差。这样的家长即使不陪同孩子开学,也会如笔者上面所说,天天叨扰,开启“黏人”模式。
家长如果有让孩子独立自理的强烈意识,那陪同孩子来开学,也会主动地让孩子自己独立做事,下意识去锻炼孩子,让孩子自己搬行李、办理开学手续以及各种卡、整理宿舍。这样就逐渐使得孩子尽快独立成长起来。
而孩子的意识,长期以来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意识,家长能够影响孩子的独立与否。所以说,只要家长有让孩子独立自理的强烈意识,孩子才可能有独立自理的意识,这样一来,孩子才能更好、更快地独立自理地开启美好的大学生活。
文/王彬
来源:红网
作者:王彬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