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长辈们给小孩们“压岁钱”,一直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如今,这种习俗有了新的尝试:山东济宁市的一所小学在寒假前夕发出倡议,要求学生们在春节期间开展求征“压岁言”活动。即自备一本留言簿,请爷爷奶奶及其他长辈题上健康有益、催人奋进、激人向上的“压岁言”。此举颇有见地,值得推广。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压岁钱”从形式到内容,都可以变一变。孩子们兜里钱多了并非好事,如果把“压岁钱”变为“压岁言”,便可产生积极向上的意义。其一,“言”的过程,是思想交流和汲取的过程,家长和亲友跟孩子们谈谈心,回忆过去,展望未来,提出希望,这是“钱”不能代替的。其二,“言”是一种精神,提倡精神“压岁”,品位提高了,有利于移风易俗,破旧立新。其三,“言”的意义深远,一番语重心长之“言”,让孩子受到启迪甚至受益无穷。
赠言教子,锦言育儿,这是从古至今,人们常用的行之有效的家教方式。如,老子的劝学:“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诫子书;陆游提醒儿子:“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都成了千古传诵的名言。陈毅《戒子诗》:“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勿学纨绔儿,变成白痴聋”;谢觉哉给子女赠言:“你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去幻想什么,而是在旭日初升的时候投入工作”……这些赠言寓意深刻,对于晚辈的成长具有启蒙意义和导航作用,将会永远激励后人。
其实,如今的“压岁言”可以更广泛,只要切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或提希望,或谈人生;或说事业,或话理想。只要将挚爱之情浓缩于“压岁言”中,其意拳拳、情殷殷、盼切切,融亲情与教子融于一体,这种精神上的馈赠,便是对孩子有帮助,或无价的。即使有些长辈给了孩子“压岁钱”,也应引导孩子用好“压岁钱”,否则,会导致一些孩子出现随意挥霍现象,令人痛心。
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孩子花好“压岁钱”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用“压岁钱”交学费。新年过完后,孩子们将迎来新的学期,如果把“压岁钱”的大部分用来交学费,既可以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孩子也可以自己交学费读书,这会有一种自豪感。
用“压岁钱”帮孩子订报刊杂志。报刊杂志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家长可以用“压岁钱”帮孩子订辅导学习的杂志,也可以订几份孩子喜欢看的报纸。用“压岁钱”买课外书籍。课外书籍是孩子的业余读物,如果用“压岁钱”购买书籍,就不用再向父母要钱了。
用“压岁钱”参加储蓄。现在,一些银行和邮局为方便孩子存钱,开办了“少儿储蓄专柜”。如果把“压岁钱”存起来,既可使孩子从小养成节俭习惯,也可以尽早让孩子学会理财。
用“压岁钱”孝敬长辈。长辈喜爱孩子,给点“压岁钱”,孩子也可以用“压岁钱”给父母、爷爷、奶奶买些适合他们吃用的小礼物,让长辈们高兴,这可以培养孩子尊重、孝敬长辈的美德。
总之,长辈们在给孩子“压岁钱”的同时,给孩子一些“压岁言”,教育孩子好学上进,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引导孩子把“压岁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
文/黄景祥
来源:红网
作者:黄景祥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