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变味的大学生评教可以休矣

来源:红网 作者:孙建清 编辑:夏熊飞 2017-07-06 00:06:04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一位供职于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撰文呼吁,客观看待学生评教。学生评教在创立之初,其目的是及时向教师反馈学生对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学生评教活动出现了某些“变异”和“失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7月5日 人民网)

  当下,许多高校都设置了学生评教制度,并纳入到了教师考核的内容。毫无疑问,学生评教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评教制度能否真实地反映教师实际教学水平,实在备受质疑。总的看来,学生评教暴露出的问题很多:一是人情分,哪个教师跟我关系好我就给哪个老师打高分;二是领导分,部分学生比较势利眼,谙熟社会上趋炎附势那一套,往往察言观色照人下分,给担任领导职务的老师以高分;三是利益交换分,谁能给我好处我就给谁打高分。“老师不为难我,我也不为难老师”,无怪有人这样表述高校学生评教的微妙博弈。

  一个教师课讲得怎么样,好不好,从理论上说,作为听课者的学生有着发言权,问题在于,任何事情都不是1+1等于2那么简单。社会极其复杂,制度设计是一回事,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回事。就学生评教而言,尽管看上去貌似公正,实则荒腔走板得可以。事实上,从高校反馈的情况看,学生评教已经走了样、变了味。

  应该看到,学校也是一个社会。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今日之大学校园已非充满书香的“象牙塔”,师生交往动机和行为的功利性越发凸显。譬如有人历数高校的这样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一些学生以教师话语权的大小和掌握学术资源的多少作为师生交往、选择导师的出发点;一些学生平时忙于考证、学车、兼职等,经常逃课,考试抄袭、舞弊,为了60分过关,向教师要分数;一些教师忙于科研、社会兼职,对于教学工作投入不足;一些教师为了获得较好的评教结果,上课时取悦于学生,不敢严格要求;在一些学校,学生入党、评优、就业等工作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利益交换的烙印。因此可以说,学生评教已经是师生关系功利化、庸俗化的一个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评教已经失去它的本来意义。我们有理由发出这样的疑问:从欧美高校舶来的评教方式还有必要存在吗?

  从学理上说,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但评教不等于学生评教,涉及教师评价的体系很多,相比较而言,本意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学生评教最容易变味。学界认为,评教主体的选择就是“由谁来评教“的问题,评教不能仍局限于传统的由学生或个别督学,而应该引入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即要引入与课程教学效果有利益相关的群体,特别是雇主单位。

  在考虑教学管理成本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构建一个由学生、教师同行、专家学者、行政管理者、校友以及企业人士等多方主体构成的评教群体。有业内专家建议,大学应开展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活动。学生评教主要是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投入精神,而同行评价则主要着眼于教师教学的学术水平。一旦随机性的相互听课活动开展起来,教风必然会有较大改善。基于此,在高校还没有构建科学、公允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之前,单一而变味的大学生评教可以休矣!

  文/孙建清

来源:红网

作者:孙建清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7/06/434826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