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于立生等74人获奖 王艳华摘“评论之星”

来源:红网 作者:张瑜 编辑:王俞 2018-06-07 00:11:09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长沙6月7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张瑜)经过近4个月的激烈角逐,6月7日,2017年度红辣椒评论佳作评选暨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决赛评选结果正式出炉(获奖名单附后)。于立生、王学进、汪东旭等20人获年度佳作奖。湖南师范大学学生王艳华摘得“评论之星”称号,将获万元现金奖励。

于立生(左)王学进(右)并列“佳作榜”第一。

  “老选手”领跑佳作  “新面孔”锋芒毕现

  第十三届(2017年度)红辣椒评论佳作评选自今年2月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国时评作者的大力支持,共收到发表于红辣椒评论的参赛作品400余篇。经过鄢烈山、杨耕身、曹林等九名评委的初评、复评打分,共计产生了43名获奖作者。于立生、王学进、汪东旭、宾语等20人获得年度佳作奖,梁煖、孔繁兴、乔木等20人获入围奖,石飞、陈庆贵、曾德凤3人获杂文奖。

  作为往届佳作评选的获奖“常客”,作者于立生、王学进此次凭借79.1分的总成绩并列第一。就于立生的参赛作品《被质问“解救三年才公告”怨不得媒体》一文,大赛评委、杂文家、时评家鄢烈山点评认为,“看得细致,驳得有理”,并给出了9.1的高分。中国青年报编委、社评部主任、首席评论员曹林则肯定道:“写评论确实需要这种抓细节、抠条文的精神。”

  而在此次佳作评选中,“新生代”也锋芒毕现。来自四川成都的评论作者汪东旭,去年2月开始接触时评并向红网投稿,凭借《“剪裤索赔”是践行规则意识的一次尝试》一文,初次参赛即获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且与第一名之间仅存0.2分的微小差距。著名杂文家、评论家,《长江日报》副总编辑刘洪波给出了9分,并肯定道:“标题党传播,称事件为医院剪裤救人被索赔;事实是医院在处置中与其自身规范不符,未对衣物妥善保管。救人之功,永当铭记;疏误之处,也当担责。”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本科生王艳华。

  王艳华摘“评论之星”  湖师大一班夺五奖

  与2017年度红辣椒评论佳作评选同时进行的,还有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其中设有万元奖励、最受瞩目的“评论之星”称号,被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本科生王艳华摘得。

  “为了听一场微积分讲座,没有挤进教室的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甚至爬上窗户。”针对这一现象,王艳华撰写提交了参赛作品《拥有让人爬窗蹭课的教师是高校最大魅力》。9位评委中有8位给出了9分及以上的高分,其中中国青年报编委、社评部主任、首席评论员曹林,打出了近乎满分的分数——9.9分,而这也是他在此次大赛中给出了唯一一个9.9分。

  曾为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编辑、《中国保险报》评论主编的童大焕,则在点评中表示要“唱点反调”,只给出了8分。他认为:“‘最大魅力’言过其实。老师至少分几种,一种是学识精深但不擅长调动课堂气氛的,一种是学问一般但课堂很活跃的。真正的教学,是和学生形成辩论,启发独立思考。但在我们这里的大学,内外部条件往往都不具备。”

  此次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沿用往期赛制,还设置有佳作奖(10人)、入围奖(20人)。据统计,包括“评论之星”在内,湖南师范大学学生共占据了五个获奖席位,且均为同班同学,出自该校新闻实验班评论组。同样占据五个获奖席位的,还有陕西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4席紧跟其后。此外,苏州大学、中山大学、西南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学生等都有所斩获。 

  “颁奖+研讨”初定湖南郴州  八月盛会敬请期待

  红网红辣椒评论自2001年下半年开办以来,坚持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广泛反映草根阶层诉求,力求用网络传递理性声音,是当今网络评论中最有影响力和关注度的原创基地之一,先后荣获了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十四届湖南新闻奖名牌栏目奖、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并四次被推荐为年度“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

  2005年起,红网红辣椒评论开始举办年度佳作评选大赛,并通过线下的颁奖仪式及评论研讨会,为全国时评界专家与评论作者搭建起了一座网上网下互动沟通、学习交流的桥梁。借助红辣椒评论这一平台,不少评论作者实现了蜕变与成长。杂文家鄢烈山曾表示:“不说‘红辣椒’是网络时评的‘黄埔军校’,但至少是训练营。”

  2015年,红网红辣椒评论又推出了首届“评论之星”选拔赛,旨在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表达己见的平台,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学会独立思考,助力高校的新闻评论教学工作。本届“评论之星”选拔赛为第三届,共计收到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近百所高校千名学生的投稿2500余篇。为感谢各高校的大力支持,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组委会特向六所组织得力、参赛人数、作品较多的高校授予“组织奖”,这六所高校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苏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按首字笔画数排列)。

  按照惯例,红网接下来将召开2017年度红辣椒评论佳作评选、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颁奖暨第十三届红辣椒时评研讨会,邀请获奖作者、评委以及业界人士共聚一堂。目前暂定八月初于湖南郴州举办会议,具体时间尚待确定,敬请广大读者关注后续消息。

  2017年度红辣椒评论佳作评选获奖名单

  一、佳作奖(20人)

  于立生  《被质问“解救三年才公告”怨不得媒体》

  王学进  《街头硬币测试:人性不可测也不能测》

  汪东旭  《“剪裤索赔”是践行规则意识的一次尝试》

  宾 语  《漠视规则,人生处处是“老虎”》

  谭浩俊  《高速公路不具备降费条件的说法不科学》

  易国祥  《脱贫需要示范,但懒汉不该示众》

  叶建明  《别让企业独自承受“护理假”负担》

  余人月  《丽江旅游市场不能总是在整顿》

  舒圣祥  《中兴程序员坠楼事件的几声唏嘘》

  张楠之  《个体户被强制升级是在“杀鸡取卵”》

  宋鹏伟  《治理行人违法,别拿猛药当良药》

  柯 锐  《网约车实施细则不能丢失公平的底色》

  黄 帅  《舆论在消费范雨素,真正的底层却已失语》

  邓海建  《只要规则尚在,何须“温柔以待”》

  徐林生  《“八小时之外”别把群众混同于领导》

  马长军  《住在小城镇的房子里向往幸福》

  程振伟  《“富一代”不必偏执二代接班》

  盘和林  《富士康美国建厂,是在沿特朗普权杖逆流?》

  赵查理  《小心公民权利被道德逼视撞弯了腰》

  朱永杰  《涉及公共利益,隐私权须为知情权让路》

  二、入围奖(20人)

  梁 煖  《放过乡村,它不是你们的乌托邦》

  孔繁兴  《流浪狗咬人,喂养者被追责,冤吗?》

  乔 木  《“医院排行榜”不该没有患者意见》

  胡印斌  《乐见监管部门回应“像抓酒驾那样打假”》

  何 勇  《说好的冷僻字上身份证,“珮”字咋不行?》

  猫之鱼  《我对借高利贷者的同情是有限的》

  李蓬国  《袭警可“私了”,法律姓“私”吗》

  黄启龙  《莫用“标准答案”去套考生不同的思维》

  卜新国  《不要总把脏水泼在衡水中学头上》

  李云勇  《延长产假,企业员工想说爱你不容易》

  庄华毅  《花瓶姑娘,多好的创意被玩残》

  江德斌  《理性看待无人超市的创造性毁灭价值》

  堂吉伟德 《罕见病,一个与责任有关的沉重话题》

  王 彬  《“乡村医生烧毁50万欠条”不只是医德高尚》

  朱少华  《“钱没了银行赔”应成为惯例》

  楼 威  《对留守儿童,比资助更金贵的是陪伴》

  吴 忠  《章莹颖案:美国为何不对嫌犯“上手段”》

  谢伟锋  《要打击医托,但也别放大“侠女护士”》

  林旻煜  《“凳子女孩”需要的不仅是专业填报指导》

  徐甫祥  《对残疾人免费乘车不该厚此薄彼》

  三、杂文(3人)

  佳作奖:

  石 飞  《服从命令与道德底线》

  入围奖:

  陈庆贵  《“林子大了”正因“什么样的鸟都有”》

  曾德凤  《都市乐于锻炼人》

  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决赛获奖名单

  一、评论之星(1人)

  王艳华(湖南师范大学) 《拥有让人爬窗蹭课的教师是高校最大魅力》

  二、佳作奖(10人)

  赵菁峤(中国人民大学) 《“陪跑”的村上春树不需要“同情”》

  程昱媛(湖南师范大学) 《高校人才引进,要把教学能力摆在首位》

  张晋川(南开大学)   《供暖改革,莫寒了人心》

  郑思凡(陕西师范大学) 《那只坐井观天的青蛙》

  邓 琛(湖南师范大学) 《警惕舆论成为仇恨的放大器》

  冯尚尚(陕西师范大学) 《莫让畸形价值观成为网络“毒品”》

  班志斌 (重庆大学)   《看清华学霸PK:大学里不能少了榜样》

  刘浩田(华中师范大学) 《高校图书馆向公众开放是必要之举》

  强德平(陕西师范大学) 《警惕“感恩教育”沦为一场情绪消费》

  宣 彤(陕西师范大学) 《我们在等名校生“出丑”》

  三、入围奖(20人)

  黄 婷(暨南大学)   《“油腻中年男”的污名化人设可休矣》

  陈念念(西安工业大学) 《暴力侵害后:女性的社会安全感谁来给》

  李 颖(中国人民大学) 《法治国家应尽早破除“公判大会”陋习》

  顾觐皓(郑州大学)    《“反阿里联盟”成立,阿Q大战风云再起?》

  吴 婷(浙江工商大学) 《与其抵制洋节不如丰富传统节日内涵》

  王加敏(苏州大学)   《酒桌意外,为何总要在场之人背锅?》

  张晓雨(西南科技大学) 《虚拟财产的继承何以频频碰壁?》

  杨利明(西南政法大学) 《套路化“10万+”是快感文化的饮鸩止渴》

  葛书润(中国人民大学) 《凡人皆有裂痕,但那绝非弱点?》

  王 彬(浙江传媒学院) 《舍弗勒的“诚恳求援”不值同情》

  郭依琳(陕西师范大学) 《明星互撕背后站着一群排队买单的人》

  杨 柳(西南政法大学) 《“手机销毁大会”不过是扬汤止沸》

  丁天涵(湖南师范大学) 《苹果“脸盲”事件:请给科技多点容错度》

  杨凯文(中国人民大学) 《江歌案:应划清法律与舆论的边界》

  刘文争(湖南师范大学)  《演员不是“表脸艺术家”》

  封聪颖(中山大学)   《“暖闻”的另一面也值得我们关注》

  赵倩敏(苏州大学)   《家庭责任与生命自由的对抗》

  姜 帆(苏州大学)   《中国足球,别再把U22当作年轻人了》

  舒孟华(西南科技大学) 《谁给了咪蒙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底气》

  许陆姿(中山大学)   《医疗控费不应把极端措施当达标捷径》

来源:红网

作者:张瑜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6/07/464708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