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娃报了几个班?”“你娃在哪里补课?”“哪个机构里有好的数学、英语老师?”……春节走亲访友,家有中小学生的父母,相谈最起劲的话题无疑就是“激娃”了。(2月15日新民晚报)
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扭曲下的“培优观”,和要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的错误“从众观”的驱使下,不少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还有的家长迫不及待晒出了“育儿账单”,比比谁的孩子更昂贵。
重视孩子的教育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落实的方法却有待商榷。难道重视孩子的教育,就是给孩子报更多的补习班?难道是谁的“育儿账单”昂贵,谁的孩子受教育水平就高?怕是不然,重视孩子的教育不是单靠补习班的填充,培养一个孩子成人、成才,也不是只靠金钱的堆积。一味的主张参加高频率的培训班和追求投入高额度的“育儿成本”,有时会让孩子产生厌学和攀比的情绪心理,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全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普遍下降的今天,家庭教育支出却节节攀高,表面上是对教育的重视,实质上却是一种教育的病态。
重视孩子的教育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报得培训班再多,如果不适合孩子的实际,也只是浪费金钱和时间。例如,一些孩子欠缺表达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如果课外班仍以大量刷题为主,那么,孩子所欠缺的能力没有得到发展,课外“加餐”的意义也就打了折扣。
如今,高额的育儿账单不但没能促进教育的进步,反而已成了家庭的额外负担,家长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相当一部分流入了培训机构。据调查,在7岁至18岁孩子的家庭里,教育支出占整个家庭全年支出的20.8%,占比居高。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家长不要以别人的孩子为标准,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在教育方式方法和难度强度上,一定要根据孩子实际量身定做,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当然,更需家长要适时调整心态,减缓焦虑,不要盲目花钱,要找准投入和回报的平衡点,做到少投入大回报,真正提高孩子的教育水平。
文/笔中客
来源:红网
作者:笔中客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