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有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停止小学老师用手机微信和QQ对学生及家长布置作业的建议,教育部近日做出回复表示,教育部门将进一步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明确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不得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2月15日中国新闻网)
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齐心协力。重视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到学生学习成长中,是现代教育的进步。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应有权责边界。教师切不可将正常的学校管理,置于学生家庭生活之上,导致增加学生负担的同时,也给家庭生活带来困扰。
通过社交媒体布置作业,这是将学校权力人为放大,不仅会影响家长正常工作,一定程度上还会剥夺学生和家长的正当休息权。部分老师宣称“还有什么比孩子的学习更重要?!”,可是教师不能无限支配孩子和家长的课外时间,人毕竟得有正常的休息时间,孩子放学了还提心吊胆等待教师的“网上作业”,显然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教育,要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特别是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交媒体不定时给学生布置作业,既“绑架”了家长,又容易滋生学生的依赖心理。“网上作业”,就好比“连坐”,学生完成不了,家长也要担责。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不仅可能会制造矛盾,还可能让学生养成“让渡推辞责任”性格,说白了,这是教育的异化。
教师要把握好教育的边界,不能为自己的管理之便,将责任让渡甚至转嫁。不能因为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而自我赋权甚至越权越位。孩子走出学校,是自由的,家长也是自由的,教师不能通过社交媒体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试图“掌控”学生甚至家长生活,虽然名义上是“为了学生学习”,可是实质上是在剥夺孩子本该有的玩耍休息时间,而“家长作业”更是可能让家长应接不暇,教育是重要,但还不至重要到干扰家庭本该有的正常生活的地步。
教育部明确“不得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这是旗帜鲜明“明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边界”,但也要看到,政策宣示转化为教师行动,还需要教师的“心服口服”和自觉践行。希望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给教师和家长减负”的专项督察,让“任性越权”教师知“不可为”而不为。同时,也要组织对教师的说服教育,让他们明白“微信群和QQ群给家长和学生布置作业也是懒惰任性、业务能力欠缺表现”。再有就是,不少老师课外时间还惦记着给学生和家长布置作业,是因为“成绩排名竞争压力太大”,所以最根本上还是改变教育考核方式,不让“唯分数论”成为悬在教师头上的“达摩克斯之剑”。
文/程振伟
来源:红网
作者:程振伟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