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四川某电视台播出了一条记者暗访当地按摩店的消息,在其中一段画面上,出现了“记者”的下体部位,且没打马赛克。7月29日下午,潇湘晨报记者联系涉事栏目热线接线员,对方回复称,知道此事,并称画面上不是记者,而是线人,视频由线人提供,详细情况目前正在调查。
在这个酷暑难当的盛夏,记者暗访涉黄按摩店一事被网友送上微博热搜后,四川这家电视台赶忙通过官微公开道歉,“拜托网友不要再次传播,避免不良影响继续扩散”。在覆水难收的舆论拷问中,这种例行公事的道歉,到底能产生多大的危机公关效应,至少目前还很难说。
昨有网友“人肉”当事记者,“图文并茂”地扒出一大堆个人资料,称其“具有丰富的一线采访报道经验”,不过此次“真是太敬业了”;也有人说涉黄画面与暗访记者无关,而是一名姓王的先生,即那位隐姓埋名的线人兼视频提供者。不过,对始作俑者姓甚名谁,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电视台方面至今语焉不详。
按照正常的暗访常态,有了与性工作者的同期声对话实录,记者与线人就可以找个借口离开暗访现场,然后立即报警。复盘已播节目和相关报道,问题来了:节目中令人难堪的“隐私部位”,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收入镜头的?即便是为了麻痹对方,坐实证据,是否有必要作出如此不雅的“牺牲”?如果“记者”只做了个“正规按摩”,然后“借故离开”了,那怎么会出现很不“正规”,有悖相关法规的涉黄画面?这几个疑点应该成为此次调查的着力之处。
报道称,自媒体“记者站”引述一种观点:这种涉黄的暗访报道,从二十年前各地新闻媒体就开始操作,并且从未间断。而这种暗访新闻,至今并没有看到有什么长足的进步,仍停留在猎奇争夺眼球的阶段。
现实情况是,近几年类似报道间或见诸媒体,吸睛率日渐走低。相比一些关涉民生的题材,暗访按摩店的新闻价值如何,相信公众心里都有杆秤。更何况,各地警方重拳扫黄从未停歇,相关线索均在掌握之中,记者暗访成功与否似乎无足轻重。因此,若再想以此博眼球、抢流量,不仅难有“长足的进步”,甚至还会衍生不知今夕是何夕的无知与迷茫。
总之,涉事电视台切莫自拉自唱,将此自毁三观的事件简单地定格在“剪辑严重失职”的纯技术层面。这个由暗访故事演变成传播事故的“大瓜”,很可能暴露出的是个别从业人员对新闻伦理、职业操守乃至法律的漠视与僭越。
这,绝非危言耸听。
文/肖竹
来源:红网
作者:肖竹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