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35岁现象”是激活职场的“鲶鱼”

来源:红网 作者:段官敬 编辑:张瑜 2019-12-22 20:18:07
时刻新闻
—分享—

35岁现象指不少用人单位招聘外加硬杠杠条件“年龄在35周岁以下”,以致职场工作者在打拼和努力过程中,会对年龄和身体等产生一种由“35岁”带来的焦虑,显得力不从心、无可奈何。

当然,这种焦虑会带来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有的可能在惶恐中“混日子”“混职场”,既害怕淘汰又不敢改变,从而随波逐流、佛系度日,“走一步看一步”;有的可能秉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加压理念,不断倒逼自我充电深造、紧跟时代,实现能力补给与革新,适应职场带来的任何挑战与危机。所以说,“35岁现象”客观存在,处于职场中的每个人无法改变环境,唯有调整心态、正视问题、见己不足、奋发锐变。

管理学上有个经典的案例,将鲶鱼放入小鱼生存空间,会激发小鱼求生能力,提高存活率,被称为“鲶鱼效应”。其实细细品味,“35岁现象”是现代快速爆炸信息时代的产物,企业和单位作为市场经济主体,深刻懂得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趋求更年轻化、专业化、思维化的人才是其存在与发展的内在本质表现。换而言之,外部环境瞬息万变与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等态势下,企业等用人单位必须审慎考虑“35岁”这条线。

从某个抛面来看,“35岁现象”是整个人才体系与市场规律等作出的综合选择,落实到具体某个职场人身上,就好比一条随时游进工作舒适区、安逸圈的“鲶鱼”,告诫和警惕每一个职场工作者要时刻保持思变精神与革命意志。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古人也云“吾生有崖,而知无涯”。否则,不思进取、“朝九晚五”、按部就班,难免会在“35岁现象”到来之际陷入人生瓶颈与低谷,甚至被知识与素养迭代刷新的时代所抛弃和遗忘。

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将矛盾转化为有利于人的方向发展。生老病死、阴晴圆缺,都是自然与社会客观规律,“35岁现象”每个人都要面对、逃避不了。若能保持自信、不满足现状,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与张力,打破一生只充一次电的短视目光,善于发挥优势、厚蓄经验、日拱一卒,久久为功锻造能力、持之以恒打磨本领,那么“35岁现象”就不再是一次波谷,反而会因为厚积薄发、“越老越吃香”成就波峰,这也是所谓化险为夷、化危机为转机的道理。何况,信息技术高度文明与发达,每个职场人若有份笃定与坚韧,定能找到突破瓶颈、重生自我的路径与渠道。

《跛奚移文》有言:“截长续断,凫鹤皆忧;持勤补拙,与巧者祷”。纾解职场困顿,实现自我拯救,不免于面对身体生理、家庭角色等退弱与转变的事实,但以勤奋补不足、以奋斗赢明天的硬道理不会变。因而,职场人划过“35岁现象”的弧线,必然要拓展自我生长的边界与空间,方能不被“年龄鲶鱼”所逮捕进入颓废压仄的境地。当然,对于时刻未雨绸缪、秉持终身进取的职场人而言,从来就没有什么“35岁现象”,而是人生黄金时光的开启。

来源:红网

作者:段官敬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2/22/639092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