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盘点2019”:大众话语与宏大叙事并行不悖

来源:红网 作者:都大伟 编辑:张瑜 2019-12-21 22:24:57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2月20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个单位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2019”活动在北京揭晓评选结果,在经过对网友数千条推荐字词数的筛选后,2019年度十大新词语、十大流行语、十大网络用语正式发布。(12月20日 人民网)

仔细观察这些词汇,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尽管主办方将它们按照新词语、流行语和网络用语三类去发布,但从个体的经验直觉出发可以把这些词汇按照创词环境的标准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诞生于现实中的自觉实践,如“中美经贸磋商”“垃圾分类”“先行示范区”;还有一类,则是脱胎于互联网环境中的网民自发互动,如“好嗨哟”“柠檬精”“是个狼人”“我太南了”。如果说前者是标准概念,比较严肃官方,是明媒正娶的大家闺秀,那么后者就算得上是草根创意,颇有几分打赏直播新晋网红的味道,上不了厅堂,但在自家的小厨房里跳舞跳得正欢,有着别开生面的舆论影响力。

如果要上升一个层次,我们大概可以这样概括这两类事物:前者属于阳春白雪的宏大叙事,严谨地关照着宏观的现实;后者属于下里巴人的大众话语,随意,毫无章法,且具有不可预知性。长久以来,两者间的沟壑都一直很明晰的。譬如今天提到“山寨”一词,很多人脑海中的第一反应是“模仿、造假”,这也早已成了互联网语境中的共识,但即便在2019年最新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里,对“山寨”的解释依然持传统观点,没有增加这一条。

不过,根据上述呈现的“汉语盘点2019”结果,再结合过去十几年的“汉语盘点”数据,我们发现这条沟壑在年度词汇的盘点上反而不起作用了,宏大叙事和大众文化,这两类互不搭架的事物,在年度词汇评选上并列推出而毫无违和感,实现了神奇的“牵手”。

这种“牵手”现象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大众话语具有和宏大叙事还是可以并行不悖的。这种并行不悖,其实可以归结为互联网舆论门槛不断降低的环境下,语言生产和语言传播共同合力的结果。

关于语言的生产和传播,传统的观点是,语言是文化的核心载体,文化是思想观念的高度汇集,而思想观念一定是特定时期经济、社会环境的形而上反映。换言之,一个时代的经济、社会变迁,最终会通过这样一条逻辑链反映在语言的变迁中。但今天媒体形式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也同时带来了语言生产和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如果说过去的新词汇大多是由以国家、企业、社会组织等形式呈现的集体在重大事件的主导过程中“自觉”制造,那么今天,越来越多的草根网民都在“自发”生产传播更接地气的新词汇。

当然,让二者并行不悖的因素,还不止于此。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些被划归到大众话语范畴的草根词汇,背后也隐含着宏大叙事的气息。譬如入选的“断舍离”一词,某种程度上隐含着大众在选择愈发多样化的当下社会,需要调整的思维逻辑,甚至与我们新的社会矛盾也有所关联。“我太南了”,则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转型期,我们需要经历的一个必然的心路历程。类似这种大众话语和宏大叙事的意蕴结合,其实比比皆是。

当然,当大众愿意把自己创造的话语融入宏大叙事中时,这自然意味着一种参与效能感,这大概也是宣传工作者可以借鉴的。

文/都大伟(厦门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都大伟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2/21/639040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