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卧龙镇信访办一名工作人员因在信访件办理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被提醒谈话,“对方来电了解信访件办理情况时,由于不是我们受理的,我认为不该找我,就说了一些抱怨的话,还粗暴挂断对方电话。我对待群众态度不好、方法粗暴,接受组织批评教育。”该名工作人员在谈话时认清了自己的错误。(1月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群众来电了解信访件办理情况,作为信访办工作人员理当耐心为群众服务,极尽所能地帮助群众,可这位工作人员却以“不该找我”为由,故意推脱,还粗暴地挂断电话,其态度是蛮横的,影响是恶劣的。
信访办干部如此作为,损害的绝不仅仅是干部的形象,更隔离了干群关系。如今,个别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作风仍然根深蒂固,脱离群众、自命不凡的劣习仍然难以摆脱,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火柴头大的权力,也能舞出长矛枪的威风”。面对群众困难不是主动作为,而是千方百计推脱,甚至以“不该找我”为由拒绝。
“不该找我”,暴露出干部的不作为,更暴露出题他们漠视群众利益的嘴脸。作为信访办的干部,所有群众来访的事你都是有责任的,要有“尽管找我”的担当。因为你代表的就是信访办,是一级组织。如果粗暴推脱,危害性是很大的。动辄说“不该找我”,群众只好马不停蹄去寻找最神秘的“有关部门”。这显然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建设服务型政府相悖。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各级干部要以良好的担当精神,为人民群众服好务。“不该找我”,其实是一种不敢担当,于部门而言更多的是懒政。群众找到头上了,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将“麻烦”留给群众。要用“尽管找我”的精神,办好每一件事,如此方能取得群众信任,加速问题的解决,让群众满意。
来源:红网
作者:文君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