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万余只险些流入市面的假冒3M品牌口罩被紧急查获。记者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日前,本市破获首起跨省区销售假冒品牌口罩案,目前涉案的2.1万余只假冒口罩已被查扣。(2月5日《北京日报》)
生产销售“假口罩”,你的良心不会疼吗?看到不断出现的“假口罩”新闻,我们不禁要问。然而,答案是令人遗憾的,一些不良商家的石头心还真不会疼。
北京市场监管局发现朝阳区一药店涉嫌销售假冒3M口罩,并已经分销至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湖南长沙市公安局在三起案件中共计查处197万只假飘安口罩,几乎全部流入湖南市场。其中106万只口罩,由长沙某家具有二类医疗器械销售资质的商家经销;青岛莱西市市场监管局共立案调查涉及疫情防控用品违法案件14件。其中6起销售假冒伪劣口罩;南京警方现场查获尚未卖出的各类低质伪劣口罩15500余个,其中包括假冒3M品牌口罩2323个。
疫情当前,口罩告急。无疑,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口罩,因为口罩可以阻止病毒传播,能够保护自己,能够保护他人。然而,到底还有多少“假口罩”戴在了我们的嘴上?我们戴着这些“假口罩”换来的只是心理安慰,换来的是给社会带来的潜在风险,又有多少新冠状病毒借助“假口罩”兴风作浪、一往无前?
口罩是抵御病毒的载体,不能说是“刀枪不入”吧,但确实是目前技术层面最有效的载体之一了。面对这次疫情,所有的商人都应该承担起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感,加班加点生产口罩,满足市民需要,满足医疗需要,保障百姓健康,保障医疗安全,保障社会有序。而“假口罩”的问题在于,没有经过正规严格消毒等程序,不符合医疗器械产品的制作规范,不能起到阻止病毒传播的作用。
日前,《检察日报》刊发了一篇文章,介绍了销售“假口罩”涉及的法律问题。文章说:因口罩属于医疗器械,如销售“不具有防护、救治功能,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口罩,则可能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因此不难看出,生产销售“假口罩”不只是不诚信的简单问题。
鉴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处于高发期,口罩防护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笔者建议尽快建立有效的打击网络,防止更多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假口罩”流向市场。对于生产商、销售商、运输者,甚至是参与生产的工人,都应该追责到底。
生产销售“假口罩”,你和新冠病毒是一伙的?生产销售“假口罩”,你的良心不疼吗?你祸害的不仅是他人,还可能是自己,需要知道,防范不到位,病毒可不认人!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