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志愿证明能造假,公益之心难复制

来源:红网 作者:唐雨筠 编辑:刘昱 2021-04-20 14:26:20
时刻新闻
—分享—

ed7fc0b1774c442d9c48166cebd15844.jpg

近日,中青网记者调查发现,互联网交易平台中有不少商家涉嫌伪造、贩卖公益证书。证书还被分为官方版、精装版、普通版等多种类型,有的商品链接中还有“高级防伪,唯一证书编号”等字样。购买者不乏北京、南京登地区知名高校的学生。(4月16日 《中国青年报》)

新闻中的这位卖家显然十分老到:“加学分?综测?申请奖学金?考研升学?出国留学?”由此可见,前来购买的学生不在少数,且需求多种多样。如今,志愿时间和实践经历已经成为了国内外高校考评和招生门槛的指标,部分高校更是直接对学生每学期的志愿时间有着具体要求。卖家售卖的这一张“公益证书”抑或是“志愿证明”正是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唯一也是最有力的证明。

要求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和公益活动,或是通过加学分等方式激励学生投入社会实践,其出发点都是好的。“志愿”一词意为“有志于并情愿”,这不仅是说做志愿是具有自发性的,更是强调这种志愿精神是不可强行附加的。诚如前几日引起热议的中科大博士黄国平所言,“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让学生学有余而奉献社会,才是学校所希望达到的效果,这种崇高的精神并不是证明上写着的志愿时间可以衡量的,更不是造假的证书可以代替的。

然而在学分的硬性要求下,或是加综测的“诱惑”之下,繁重的志愿时间反而给高校学生带来了压力。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志愿时长”,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志愿时长有什么用?”“志愿时长不够真的不能毕业吗?”“志愿时长怎么刷?”,无一不透露着焦虑。如今大学生内卷严重,哪怕是学分激励政策,也有许多的人想要加分到上限,从做志愿到刷志愿,再到造假志愿证明,有需求便有市场。许多大学生并不是发自本心地参与到志愿活动中,而仅仅是为了应付学校布置的任务,这已然违背了志愿活动的初心了。

回归事件本身,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应当立案。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行为,原则上就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无论学生是“被迫”还是自发性地参加志愿活动,其切切实实地为公益事业出了一份力,这就值得表扬,而造假的志愿证书不仅仅意味着违法犯罪,更是对这些真正志愿者们的亵渎。

而出现这样的志愿造假事件,除了志愿证书存在监管漏洞、学校学院存在审查漏洞等原因,还有一块亟须整治的灰色地带便是贩卖造假证书的平台。二手购物平台门槛本就较低,从曾经的代写论文到如今的志愿证书造假,都对学术诚信、教育风气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无论是对假证书购买者侥幸心理的助长,还是对付出真正努力的学生的不公平,都不是如今下架商品便可弥补的。

我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logo“心手标”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代表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每一份真诚的公益之心都如此难得,我们才更应该净化好青年公益的大环境,志愿证明或许能够造假,但为社会风险的真心永不能复制。

文/唐雨筠 (南京师范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唐雨筠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4/20/921343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