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评之道⑲ | 刘锦璐:培养新闻敏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来源:红网 作者:刘锦璐 编辑:张瑜 2021-10-12 10:39:25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2021年10月1日,红网启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为给广大评论写作者,尤其是参赛的大学生作者提供一些写作经验、启发,助力更多优秀作品的诞生,我们邀请了上届“评论之星”选拔赛、2020年度红辣椒评论“佳作评论”的获奖者,以及红网“青椒计划”的优胜作者,畅谈“时评之道”,聊聊评论写作的心得体会。“时评之道”系列文章9月23日起陆续推出,我们也欢迎广大作者撰文反馈,分享评论写作的思考、感悟。

刘锦璐.png

“我认为新闻评论最重要的能力便是“思想性”和“责任感”,即对任何观点的阐释言之有理的同时,最好能做到既能通俗易懂又能有足够深度,用唯物主义观点开展思想交锋,用“辣言辣语”针砭时弊。”

★本期分享者刘锦璐,郑州大学学生,获2020年度红辣椒评论佳作评选入围奖。

★代表作品:狗肉拟禁食,是文明进步还是“一刀切”

红辣椒评论:恭喜你在比赛中获奖,请发表一下获奖感言。

刘锦璐:非常荣幸能够被各位评委老师认可,获得入围奖既是对我新闻评论写作能力有所提升的肯定,也是对我以后继续写稿的激励。在参赛期间,通过品读他人的作品,也让我受益匪浅,这期间每一次投稿也都是新的进步和又一次的“豁然开朗”。对于得奖这一结果实在是倍感意外,所以再次感谢老师们的认可,我会以此为动力,在以后的新闻评论中继续完成新闻评论的根本任务:坚持用正确舆论引导人。

红辣椒评论:简单介绍下你的评论写作经历,并分享一个你评论写作中体会最深的故事。

刘锦璐:我最初的评论写作经历要追溯到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的那段日子,一方面专业课开展了新闻评论这门课,另一方面在家有着大量空闲时间可以打磨稿件,同样重要的还有每周老师的耐心评改,正是这些因素让我的新闻写作能力从无到有再到有所提升。

最开始写作可谓是错误百出,既无新闻写作的规范可言,也没有新闻评论的道理可评,不仅不像新闻评论,反倒是因为过于模仿他人的写作变成了“东施效颦”。这种情况维持了数周后,我才开始认真对待起来,往往为了一篇稿件准备一下午,不断打磨修正,询问师友意见,细心到标点符号的使用,最终是量变达到了质变,在随后的几周里,稿件终于不再石沉大海。

在评论写作中,我体会最深的便是在一次投稿后,有一部分网友对我的观点进行强烈反对,并对我“幼稚”的想法做出了批评,看着评论区大家的争议,我便发出疑问:自己的论据是否真的不合理呢?我的观点是否真的有所偏颇呢?很快端正心态后,我才意识到评论贵在说理,做到分析精当,说理明快即可,事物不是非黑即白,那么也无需因观点不一做无谓争辩,但若是对他人不同的观点也多思考,也更能做到博采众长,知行合一。因此,外界打击和自我反思不断伴随着我的写作历程,成为我充满坎坷的上坡路。

红辣椒评论:作为一名评论作者,你认为评论写作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又如何加强这些能力?

刘锦璐:我认为新闻评论最重要的能力便是“思想性”和“责任感”,即对任何观点的阐释言之有理的同时,最好能做到既能通俗易懂又能有足够深度,用唯物主义观点开展思想交锋,用“辣言辣语”针砭时弊。所以,培养新闻敏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我眼中便是提高新闻评论写作能力的“捷径”,只有关注热点才能有进一步接触和分析当下复杂社会现象,只有怀有正义之心,才能妙笔生花。所以,在我眼里新闻评论的门槛并非是“是否学过专业课”,而是是否对某一社会现象有着自己独到的思考和流畅的表达。

红辣椒评论:你最欣赏的评论员是谁?你喜欢的评论栏目或版面是哪个?简要谈谈理由。

刘锦璐:在红网中我欣赏每一位评论员,正是他们的评论让我能够更加对新闻热点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他们的论据也经常给我带来新的启发。在观点有所差异时,也能帮助我多维思考,更具理性。

在全网我虽没有欣赏之最,但比较喜欢的评论栏目除红网外还有光明评论和人民日报评论,因为这些权威媒体的评论思想深刻,认真品读能得到不少收获,也能学习到很多规范的用词和更多新颖的角度。

红辣椒评论:对“红辣椒评论”栏目的话语创新、栏目发展等问题,你有何建议?

刘锦璐:话语创新暂无建议,对于“红辣椒评论”栏目,我认为在版面设计上可以多些可视化元素,增加可供性元素,还可以重视互动。

来源:红网

作者:刘锦璐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8/03/973744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