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引导孩子理智追星需各方携手共进

来源:红网 作者:刘家乐 编辑:刘艳秋 2021-08-10 14:02:08
时刻新闻
—分享—

24bbff78-444a-4474-a8d3-2589a5c09849.jpg

近日,江苏苏州的一位小学生小王在网上看到了一条某“明星助理”发布的领取明星签名照的消息。对方称需向某号码充值10元话费,付款成功即可领取照片。小王信以为真,在充值成功后,对方称是未成年人付款,导致其账户被冻结6万元,随后以“让小王坐牢”为由恐吓其多次转账共计8000多元,直到被妈妈发现并报警。

“小学生追星被骗子恐吓”这一新闻登上热搜后,不少网友纷纷调侃道“看来还是作业太少啊!让老师多布置点作业吧。”调侃归调侃,事实上,这绝非是作业多少的问题,但在孩子追星被骗打款的背后,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追星的效应可视作“投射效应”,即崇拜者将自我的某种梦想、欲望或缺憾等投射到偶像身上。换句话说,追星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粉丝们心中的某种潜在欲望,而骗子们正是利用个别无脑粉丝的这种心理进行诈骗。

诚然,对于年龄较小、分辨是非能力较弱的孩子来说,他们选择偶像的原因基本都较为肤浅,如外表出众,或是唱歌好听。对此,家长必须对孩子的成长给予足够的关注,引导他们理性追星、自我保护,避免出现像新闻中孩子那样盲目相信,最终被骗的情况。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用实际行动引导孩子尤为重要,帮助端正孩子的“追星态度”,适当的引导孩子更应“追”那些对国家、社会做贡献的“星”。其实,对于家长而言,需重视支付安全,不轻易告诉孩子支付密码。另外,家长需要适当的给孩子普及一些财商方面的知识,正是因为孩子缺乏这方面的教育,觉得钱只是个数字,才会说转就转。

正如演员胡歌所说:“追星真正要获取的是他扮演的角色或角色的原型人物带来的正能量。”诚哉斯言,在精神动力上“追星”,“追”有正能量的“星”,或许才是“追星”的理智做法。当然,对于追星,我们不能“一刀切”,也不能谈“星”色变,因为理智追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孩子上进。

今年5月,教育部党组特别提到,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规划指导,化解追星、“饭圈”等负面文化的影响。毋庸置疑,国家相关部门也在行动,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督促网站平台规范和引导粉丝群体理性追星。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引导孩子理性追星,不仅需要国家出面整治,更需家长悉心教导。携手共进,共同努力,定能在“追星”路上奏响“理性”之歌。

文/刘家乐(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来源:红网

作者:刘家乐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8/10/976434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