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玉环父子带货受质疑,不应指责他们“消费爱心”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陈乘 2021-11-18 16:28:55
时刻新闻
—分享—

文/严奇

双十一这天,张玉环的小儿子张保刚在抖音直播带货。他的抖音账号名字备注为“蒙冤27年当事人张玉环儿子”,粉丝为58.1万。其父张玉环也开了抖音号,双十一前后,他向网友推销起了保温杯和保鲜膜等家庭用品。因为直播带货,父子曾受到“消费粉丝、消费爱心”的质疑。(11月18日 《北京青年报》)

众所周知,1993年10月,张玉环曾遭遇“冤假错案”,蒙受不白之冤。其涉及案件的调查、宣判、赔偿、追责等过程,广受舆论关注。在流量为王的电商时代,借助流量盈利并不少见。试问,大案受害人借助流量赚钱就一定是“消费爱心”吗?在缺乏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要用有色的眼光、恶意的视角绑架“受害人”呢?

翻看《电子商务法》《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等电子商务相关法规,从没有哪条指出,大案受害人不能从事直播带货行业。只要直播内容合情合理合法,张玉环及其家属参与直播带货的权利与旁人无异。普通人尚可以写文案、开直播、拍短视频卖货,大案受害人自食其力,用劳动挣钱怎么就有错了?

仅从字面上看,“消费粉丝”“消费爱心”这样的词汇,贬义味道满满。可换一个角度看,爱心若不能“变现”,对受关爱人群就没有多少实质意义。27年的牢狱生活足以摧毁一个人一生的平静。对于生活已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弱势群体,社会有必要给予超出普通人的帮助,使他们尽快融入当下社会。将流量转化为优惠,不失为好事。

曾有惨痛经历,与直播带货盈利,不呈明显的因果关系。始终要相信,广大消费者既感性,也理性,不会因为过度同情而过度消费。只要大案受害人带货的商品品质合格、物廉价美、优惠十足,付费采买有何不可?给予他们参与直播带货的空间,并不意味着剥夺粉丝的选择权,逼迫粉丝买卖。个别消费者认为张玉环一家不值得同情,或涉及“卖惨”,不买便是。无缘无故指责其“消费爱心”,何尝不是贬低其他消费者的智商与情商?

用有罪推定的“消费爱心”裹挟大案受害人,逼迫他们远离网络远离关注,隐藏自己,即是打压一个人接触电子商务的权利与自由,本质上也是一种道德绑架。而对于大案受害人从事一般的网络营销活动,我们也不必抱着过分同情和可怜的心态支持消费,平等对待才是他们需要的尊重。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11/18/1040979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