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大伟
在写就了《想象的共同体》的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和写就了《人类简史》的尤瓦尔·赫拉利看来,“时间”是一个想象出来的人造物。为了强化人类这一族群共同体的凝聚力,某些时间节点被专门挑出,成为人类举行某些仪式的理由。这逐渐成为人类文化凝聚的象征。
当然,想象、仪式和理由,对人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正因为有了它们,普通人才能短暂地从庸碌的生活中抽身而出,在闲暇中反思过去的经历、逼问自己的内心,进而产生智慧——哲学家们早就揭穿并践行了这一事实。
2022年伊始,这个节点上的反思和逼问,跟一年前的同一时间节点同样沉重。这份沉重不仅是仪式性的沉重,更是实实在在的沉重。被疫情隔断的人类孤岛依然未能得到联结,极端气候搅乱了诸多地区,互联网大厂的裁员声似乎比往年更响,太多偶像光环的消解带来的错愕远大于“吃瓜”的快感。而好多位真正群星闪耀的时代偶像,则永远离开了我们;他们的智慧和贡献是那么闪闪发光,可我们再也看不到他们的音容笑貌了。
不过最难的,还是千千万万普通人切身感受到的生活。一份份“流调”结果让我们心疼,感到生活实苦。这些人是在怎样用力地过生活呀——但,他们其实也就是我们。我们每一个人,明知“生活实苦”,也都在用力地过生活。擦干眼泪,这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心怀悲悯,这是我们对别人的态度。那么,什么又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呢?
答案藏在电影《长津湖》中——“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答案藏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答案藏在B站2021夏日毕业歌会上许嵩的歌声里——“等到释怀所有悲伤,等到体谅世事无常,我们相约老地方”;答案也藏在最近走红的一篇毕业致谢中——“我从来不曾优秀过,也从来不曾放弃过”。答案藏在每一个普通人的心里,也藏在每一个普通人的行动里。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筚路维艰,但我们从未想过放弃自己。“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不放弃自己,说来容易,做起来或许难于登天。我们正身处一个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时代,我们也正身处一个意义比黄金更珍贵的世界。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们越要让自己相信:我们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我们也要主动赋予我们所做的事情以意义。而为了赋予意义,我们就必须与其他人相联结,与真实的世界和现实的生活相联结。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才会让我们更容易看清我们手头所做之事的意义。“让我们跃入人海,做一朵奔涌的浪花”。
对不同人而言,生活的意义是不同的。为国为民是一种意义,自食其力何尝不是一种意义?宏大叙事是一种意义,柴米油盐何尝不是一种意义?疫情的大流行,可能为我们的意义蒙上一层悲壮的色彩;日常工作的琐碎,可能为我们的意义蒙上一道模糊的屏障。这些都需要我们做好心理准备。今年,科幻小说《三体》的国内同名影视剧预告片出炉,而《三体》的情节告诉我们:越是在灾难面前,越要做好应对群体分歧的准备。这同样会戕害我们的意义。所以请你提醒自己:在这个公共理性如此珍贵的时代,请不要因他者的冷漠、群体的分歧和舆论的对立而质疑你的意义。“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息”。
时间也是一种意义,时间也会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只要我们相信。2022年,愿我们都能坚守自己的意义,这是比黄金更加珍贵的东西。时间和节假日的仪式感,也将在更加绵长的日常平淡岁月中延续下来、醇厚持久。
来源:红网
作者:都大伟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