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儿(南京师范大学)
“这天,应该把所有男的腿平均锯断10cm。”近日,一段妇女节文案出现在名为“烫旗舰店”的售卖女鞋的网店,招致不少批评的声音,在网友投诉后又改为“为了统一高度,也不应该把男的腿弄短10cm”,对此客服回应称“开玩笑,表现平等”。28日,网店客服人员回应极目新闻,文案已经调整,并对此致歉。对于记者提出的其它问题,客服人员均只是致歉,未作详细解释。目前,店铺首页仅保留“健身和穿高跟鞋的共同点:都很累”的文案。有网友发现,这家网店还曾使用过“女人的脚才是性器官”文案。(2月28日 极目新闻)
妇女节即将到来,各类女性商品的宣传营销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妇女节日渐商业化,是近年来引起较多争论的热点话题。有人认为,过度商业化正在逐渐消解妇女节追求男女平等、争取妇女权益的重要意义,消费主义使人们因促销的商品欢呼,却忘记真正值得喝彩的是妇女的卓越成就和重要贡献。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鼓励女性消费的深层含义是激励女性“爱自己”、学会为自己而活,尽管手段并不高明,但也无需上纲上线。
不可否认的是,在社会已长期将勤俭持家作为妇女“优秀”与否的评判标准之一时,打破传统的节俭消费观是基础的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积极合理的商业营销,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赢得女性群体的认可与共鸣,也有益于在更广的社会范围内触发思考和讨论。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品牌并不能将妇女节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成功结合,市场往往被肤浅低俗的营销淹没,充斥着“女王”“女神”等隐含攀比与歧视的形容,将复杂的性别平等问题简单化、片面化。此次引发争议的宣传文案,假借“公平”的名义,竟将男女平等粗暴地等同于身高的一致,不仅忽视了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生理差异,更因其“损男利女”的表达方式弱化了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美丽与独特,既得罪了男性客户,也未能获得女性客户的认同。
争议的背后,是品牌方对“平等”的理解存在误区,平等并非武断地消灭所有差异,而是努力使先天差距对未来成就的影响降到最低;平等并不是贬一捧一、一争高下,而是减少特权、破除刻板印象,寻求两性间的“最大公约数”,在现实中画出“最大同心圆”。
在妇女节这个意义深远的节日里,品牌方用创意宣传吸引广大女性(或男性)的共鸣,以此达到宣传和流量转化的目的,本身无可厚非。但是,性别平等不应是互相攻击的武器,而应成为促进男性与女性共同进步的动力,比起攻击男性式的“损有余”,社会更需要的是为女性“补不足”的呼吁。比起戾气满满、挑动性别对立和社会对立,品牌营销更应该深入思考自身产品对于解决性别矛盾的实际价值,否则,“奇葩”文案只能为其赚取一时的关注,未来真正的用户转化终究难以为继。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放任消费主义浪潮的无限增长,唯有通过社会舆论的及时监督,才能督促品牌坚持积极、合理的营销导向。如果该鞋店的宣传文案不是“应该把所有男的腿平均锯断10cm”,而是“你可以自由选择是否需要一双高跟鞋”,收获的反馈或许会完全不同。
来源:红网
作者:李可儿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