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神谱系青年谈”系列视评:信仰落在泥潭,依然开出鲜艳的花

来源:红网 作者:黎芷筠 曾羽熙 编辑:陈乘 2022-06-28 22:41:03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红色精神传家宝,青春奋斗谱新篇。为推动新时代“大思政”教育,承担“育新人”使命,红网“青椒计划”推出“精神谱系青年谈”视评专题,邀约大学生畅评百年党史中不朽的精神,为新时代打CALL。本期由重庆大学黎芷筠评学红岩精神。

□黎芷筠 曾羽熙(重庆大学)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这牢底坐穿。”1949年11月27日,离重庆解放只有3天,国民党反动派对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两座“魔窟”中的革命者实行集体大屠杀。最后关头,革命同志们也不曾屈膝求生,在烈火中永生。

《红岩》小说之所以命名为“红岩”,是因为牺牲在白公馆、渣滓洞的许多烈士,都是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和培养之下成长起来的,书名选择了南方局所在的地名“红岩”。

红岩精神体现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艰苦卓绝的凛然斗志和百折不挠的浩然正气。

信仰是精神的基础,精神是信仰的体现。先烈们面对磨难时的抉择,体现了他们心中的信仰: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那个可以窥见身影的新中国。

红岩精神,是党在特殊时期的信仰的体现,是信仰落在泥潭里所开出的花,是信仰置于深渊中所凝成的珠,是历经岁月却依然高亢的音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红岩精神作出了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红岩精神的重要地位。

作为青年学子,我们要把红岩精神学起来、用起来,用在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一蹶不振的时候,用在我们“想作为却不敢作为”的时候……

真正的红岩精神,是一种行动、一种选择,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

专题|精神谱系青年谈

来源:红网

作者:黎芷筠 曾羽熙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6/27/1143354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