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涵(浙江传媒学院)
近日,个别大白的不文明行为登上微博热搜,部分网友表示现在大白越来越让人失望了,甚至将他们称为“白鬼”“白无常”。可如今的大白队伍真的如此糟糕吗?笔者认为,这种言论是对大白的污名化,应当立即停止。
“大白”是对身穿白色防护服的防疫工作人员的统称。从三年前疫情刚暴发开始,他们就始终奋斗在防疫一线。但与三年前不同的是,疫情初期的大白是由专业的医务人员担任。而随着时间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基层工作者自愿加入了大白的队伍中。现在的大白不仅仅指医务人员,也包括部分基层工作者、物流人员和学生等。他们大多是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志愿者,没有过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经历,在情绪调节方面能力有些欠缺,不少大白都面临着沉重心理负担:怕自己被传染病毒的焦虑不安,在面对群众的抱怨、不理解和愤怒时的委屈感,以及早出晚归、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的职业倦怠。
要知道,基层志愿者的工作并不比专业医疗人员轻松。2022年3月15日,吉林长春两位疲惫的防疫工作者在雪地行走,累得直接躺在雪地上休息,与雪地浑然一体,茫茫大雪中的身影让人心疼。11月19日,广州一位大白运送核酸样本时被闯红灯的汽车撞飞,爬起后顾不上追责,一瘸一拐地继续运送。他们秉持着为社会做贡献的初心,即使没有报酬也愿意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承担起疫情下保证基层社会正常运行的重任,这值得我们对其多一点尊重与理解。
种种情绪重压下的他们极易产生心理疲乏症状,美国精神医生弗罗登伯格把这种状态称为“精疲力竭综合征”。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防护服里的他们经历了一天忙碌,可能早已汗流满面,喘不过气。而身体上的重压可能导致其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做出一些过激行为。
因此,一方面,大白志愿者们要时刻清楚穿上防护服后你代表的就不再只是自己了,要尽力学会情绪调节,不让自己的私人情绪影响工作。另一方面,我们对大白情绪失控的情况,要尽力做到体谅理解,而不是因为个别情况而污名化整个群体。防护服不是区分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标志,参与志愿者活动不代表大白必须一直迁就群众。享受服务的前提是尊重工作人员,遵守防疫规则。我们是立志并肩战胜疫情的伙伴,没有谁比谁低一等的说法。
其实,有时我们所抓住的事物的个别特征并不反映事物的本质,可我们却仍习惯由部分推及整体,这样的习惯性反应极易犯片面性错误。就像上文中提到的基层大白,他们用真心为人民服务,却因部分同伴的不文明行为平白遭到否定与指责,受到污名化的影响。这对他们来说,是否太不公平了呢?
当下疫情反反复复,人们有情绪波动可以理解,但绝不能将基层大白当作发泄对象。诚然,对于个别违规违纪、侵害群众利益的人,需要监督、批评、教育,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大惩处力度。但同时我们也要提高警惕,不要被网上的不实新闻带节奏,不可因为部分大白的不当行为而污名化整体。要清楚不是所有穿上防护服的人都是大白,他们有些只是不愿承担群众道德谴责的社会人员,防护服则帮助他们把所有的指责都转嫁给了大白。这也警示我们在对防护服工作人员进行评价的时候,弄清其真实身份是第一位的。同时要对逆行者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理性,文明发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感谢每一位认真负责的大白身上,与他们携手共渡难关。
要记住,大白是抗疫一线的逆行者,是永远值得我们尊敬的战士。
来源:红网
作者:王楚涵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