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毕业生向母校捐款十万,教育应通向人的自我实现

来源:红网 作者:朱芷依 编辑:钟星月 2023-06-20 17:18:23
时刻新闻
—分享—

88148d014c4c483f82228f5274bb2ca2.jpg

□朱芷依(南京师范大学)

18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3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00后”大四学子王若妍向母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学基金”捐出10万元,用于资助学校研究生支教团服务地和学校定点帮扶地区的乡村孩子到武汉研学。接受记者采访时,王若妍说,“希望研学活动能成为常态,而非偶然的幸运。我捐赠的奖学金虽然杯水车薪,但愿能成为一个好的开始。”这一做法在网络上引发热议。(6月19日 人民网)

王同学本次的捐款有一部分来自自己大学四年的奖学金。她成绩优异,成绩连续四年排在专业首位。她说:“这些奖学金是对我所获得的成绩的认可,但是我想用它们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她在毕业典礼上的捐赠行为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早已萌芽在她学习生活的每一点努力之中。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行动也会引来非议。有网友质疑她在“做秀”,认为根本没必要捐这笔钱;还有人认为王同学不应该让父母出剩下的钱补齐10万元;更有网友以玩笑的口吻评论道“捐出去还不如自己用”。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观点未免有些过于功利至上、精致利己。在质疑、不解和恶意“抬杠”的声音中,暴露的是部分网友对真正的教育目的与自我追求理解的错位。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蔡元培先生如是说。以教育角度观之,王同学现已成功保研,各类奖学金与优异的综合成绩也已收入囊中。若仅仅以知识掌握程度为标准,她已十分优秀。但是教育的终点不在、也不应该只停留在知识层面,健全人格的塑造与远大理想的树立,才更应作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为之奋斗的终章中的音符,当然,这两者也并不是唯一。

以自我追求角度观之,王同学所追求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她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乡村学生提供物质财富,而她的行为更是向当下社会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对物质的追求是当下大多数人的选择,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为其提供了理论解释。也正因如此,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才显得弥足珍贵。笔者认为,我们不应仅仅满足于成绩、荣誉等带来的短暂性快乐,而是要将延续精神、全力助人作为自己的追求,作为个人行为实践的助推力。从物质到精神,收获到的将是更深层次的满足感。

当然,捐款只是实现个人追求的表现之一,并不是所有支持都一定要以这种形式实现,以何种方式只是各人的选择而已。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明白教育不应停留在成绩单上的数字,个人的追求也不应局限在金钱与声誉,总有更值得我们去为之奋斗的目标在等待我们实现!

来源:红网

作者:朱芷依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0/64/1278108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