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武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召开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县自然资源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杨平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受贿赂,主动交代问题避重就轻,最终身陷囹圄的一幕,令广大干部尤为警醒。(7月16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在正风肃纪反腐高压态势下,凤山县自然资源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杨平害怕东窗事发,心理压力山大。为了宽慰一颗忐忑不安的心,于是他便“主动”投案。但让人气愤的是,因担心涉案数额太大受到严重处理,在说明问题时,杨平耍起了“心眼”,象征性地交代了两笔小数额的受贿事实,“丢个石头试水深”,避重就轻,以小遮大,企图蒙混过关,妄想可以免受牢狱之灾。
梳理此前媒体的相关报道,不难发现,主动投案“耍心眼”的官员,杨平并不是第一个。据报道,2018年,针对部分违纪违法人员交代问题时企图“避重就轻”等现象,湖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全面了解情况,仔细做好审查调查和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发现并查处相关问题。省纪委监委统计数据显示,106名投案人员中存在上述情形的有7人,占6.6%。更有甚者,极个别违纪违法人员在投案前更是进行了充分准备,有的甚至请专业人员仔细推敲相关问题,投案交代问题时企图“避重就轻”“以小搏大”。但结果无一例外都是难以逃脱党纪国法的惩治,“耍心眼”的伎俩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记得小时候曾经看到这样一个寓言故事,说有一条小鱼问大鱼:“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一点儿危险。要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大鱼说,“我的孩子,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对不去吃它。”这启示到,莫伸手,伸手必被擒。官员如果管不住自己的双手,收受了贿赂,最稳妥、最安全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向组织交待清楚问题,求得组织的宽大处理。无论是拼命掩盖问题,还是投案“耍心眼”,都是没有好下场的。
主动投案交代贪腐问题,无疑值得肯定。但投案交代问题不能“耍心眼”“玩心机”,或轻描淡写、避重就轻,或欲言又止、藏着掖着。“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只要腐败了,所有的问题,纪委监委干部都会查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到那时,“耍心眼”的官员才会明白,在组织面前“耍心眼”,确实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换来的只能是党纪国法的严惩。
来源:红网
作者:江武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