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杜绝乡村建设“造景”歪风

来源:红网 作者:胡喜庆 编辑:田德政 2023-07-21 19:26:44
时刻新闻
—分享—

□胡喜庆

近年来,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众多美丽乡村让人赏心悦目。与此同时,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一些地区把乡村建设狭隘理解为“造景”,甚至热衷“堆盆景”,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对当地农业生态产生破坏。这种虚而不实的乡村“造景”风显然不能得到群众认可。(7月20日 半月谈网)

乡村建设不搞“盆景”,就是要求干部抛弃“面子工程”。在当前的乡村建设工作中,一些地方热衷于“造景”,轻惠民实效,专挑领导容易看得见的地方建设,把地方财政资金集中投到少数几个点上。这种做法中看不中用,掩盖真相,苦了百姓、伤了民心、丢了民意。

随着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加大了美丽乡村的资金支持力度,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民也确实得到了一定的实惠。但个别地方的乡村建设为了好看,沦为了彻底的“政绩”工程,这种虚而不实的乡村“造景”风显然不能得到群众认可。

一些农村地区热衷于为建筑“涂脂抹粉”,这样的“造景”并未起到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部分基层干部把乡村建设作为凸显政绩的宣传手段,“造景”中片面追求“景观化”,给过路领导看,乡村建设资金未用在服务群众需求、培育长效产业、激发内生动力上,却用在领导的“眼皮”上,以博得领导的好感和夸奖,用错了地方。二是有的领导下基层调研喜欢看凸显政绩的工程,于是乎,地方官员挖空了心思,精心设计好看却不显效的“面子”工程,“造景”便呼之欲出了。三是乡村建设工作与当地群众的需求不符合,未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费了大力气,浪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造景”却难以起效。

“造景”之所以有立足的市场,一方面是某些基层干部投机取巧;另一方面,则是某些领导干部错误观念作祟。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或视察乡村建设工作,不仅要看地方取得的实绩,更要看到不足之处,发现隐藏在背后存在的问题,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靠“造景”以博取上级领导一句赞扬之语的不良风气。

因此,要改变乡村建设“造景”的面貌,需要基层干部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民本观念,乡村建设工作宜本着为民服务的原则,防止出现工作成为面子工程的现象发生。二是领导下基层调研或视察乡村建设工作,不仅要看地方取得的实绩,更要看不足,发现存在的问题,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某些地方官员靠“造景”以博上级领导一句赞扬之语。三是要充分发挥起乡村建设工作的实际作用,做好实地调研,科学规划和决策,使乡村建设工作真正为农民而建。

来源:红网

作者:胡喜庆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1/65/1288547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