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抓好民生实事,换来名声口碑

来源:红网 作者:涂文俊 编辑:田德政 2023-07-21 19:26:54
时刻新闻
—分享—

□涂文俊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将“人民”二字贯穿始终,在其开篇之作中就鲜明昭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人民服务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作为新时代的“答卷人”,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抓好民生实事,换来名声口碑。

迈开步子,常听群众“心里话”。民生跟着民声走,只有把听民声的工作做好了,抓民生才能抓到点子上,从而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等现象的出现。走近群众身边、深入群众心里,打开“心门”听“牢骚话”可知忠言逆耳,走进“家门”做到“零距离”才算躬身力行。党员干部要走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多坐群众的“热板凳”,勤于用乡言、农家话、大白话与群众话家常、聊近况,听取群众诉求、获取群众心声,与群众坦诚交流,做知心朋友。要把“舞台”“话筒”交给群众,正确对待“顺耳话”和“逆耳言”,欢迎不同意见,引导群众打开“话匣子”,让群众在谈话间把心里所想讲出来、心中苦水倒出来、个人意见提出来,用心写在纸上、装进心里。惟其如此,才能让民声“听”得全面、精准,让民意“知”得充分、彻底。

俯下身子,紧盯群众“身边事”。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就业养老,虽轻虽重,皆是民生,关系着群众生活品质,影响着群众满意度与幸福感。抓好民生,不是坐在办公室拍板子、定调子,而是要深入基层用心研究、仔细调查,摸准群众需求,从而转化为问题清单,明确任务清单,制定效果清单。当下,全党上下正大兴调查研究,党员干部要乘着这股东风,抓好调查研究基本功,谨防流于形式、浮在表面,从而看不到真相、探不出究竟、察不到实情。要“身到”的同时“心至”,脚下踩着泥土、眼睛望着民情,在“俯身下蹲”中收集社情民意,掌握一手资料。要多钻钻群众的“矛盾窝”,弄清群众最想什么、最盼什么、最难的是什么,从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点滴细节中捕捉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撸起袖子,纾解群众“千千结”。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中,为民办实事永远都是“进行时”。只有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将民生工作落到实处,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才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的暖流下不断提升。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重视群众身边的“微民生”,瞄准“小切口”,从小处着眼、细处入手,把关系群众最切身利益,最需要、最欢迎、最能得实惠的“小事”做好做实,让群众满意,让群众受益。要聚焦突出民生问题,以更有效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更昂扬的斗志,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争取向人民交出“满意的民生答卷”。

来源:红网

作者:涂文俊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1/65/1288599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