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华南理工大学)
近期,艺人蔡徐坤被曝出“一夜情”的相关丑闻,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从这一事件乃至此前出现的王力宏、李易峰等艺人的丑闻,我们不难发现在事件被曝光、发酵的过程中,这些高知名度艺人的隐私都是社会大众所热衷的话题。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是否会侵犯其正当拥有的隐私权?是否对其隐私权的保护会一定程度上造成更恶劣的社会影响?为何名人的隐私总是更加特殊?
在类似事件中,不难发现冲突双方便是“名人的隐私权”与“公众的知情权”,双方都需要维护自己的权利。但名人隐私权的特殊之处便在这里:公众的知情权其实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名人的各类新闻事件,而名人也总是一定程度上通过自己的隐私权来换取各种夺人眼球的报道。也即公众的知情与关注实质上给名人带来了大量的收益,这也决定了名人的隐私空间不可能与普通人无二。而且个人对隐私权的维护与支配并不是无限的,这种权利不应凌驾于社会公共利益、不应造成公共利益的损害。官员的丑闻往往备受关注也是因为这一点,官员本身与社会公共利益挂钩较多,其个人行为关乎公共利益,也因此其隐私空间是相对较少的。而名人往往因为其高知名度、高关注度,会占用更加多的社会公共资源;又因为其名气,会更容易具有号召力与影响力,因此其一言一行亦可能造成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因此,名人的隐私空间往往要比普通人更少,这一定程度上也是名人自主选择从事相关行业而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在各类名人丑闻被曝光时,公众对事件的关注也总是在一定程度上会侵犯到名人的隐私。譬如蔡徐坤这一事件中,部分人与媒体关注、考虑的并不是事件本身可能带有的违法性、事件对社会风气的影响等,而是过分关注“丑闻”细节等内容。公众、媒体对于名人隐私的关注应当从维护公共利益、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利用名人隐私的特殊性对其隐私进行无底线揭露,应当尊重其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部分隐私。否则,对知情权的维护、对不良行为的批判就容易变成对低俗信息的追求、对名人隐私的过度侵犯。这样反而会模糊丑闻中“丑”的具体范围,不利于事件的合理合法解决,舆论也可能无法起到监督名人、匡正社会风气的作用。
公众人物应当清楚自己的社会定位,知晓自己的隐私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而公众与媒体在面对相关事件时应当注意回归到其行为会损害到公共利益的部分而不是肆意刺探其隐私。
来源:红网
作者:张鑫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1/98/12831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