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娟(郑州大学)
2021年,格力董事长董明珠说:“我现在就是希望她能在我身边,把她培养成未来第二个董明珠。”这一句话,将寂寂无名的孟羽童推到了聚光灯下。之后,孟羽童在格力电器官方直播间进行了直播带货。后来孟羽童越来越少出现在直播间,对此,孟羽童回应称自己日常还有其他工作需要处理,会更多在幕后陪伴大家。2023年5月10日,一则关于“格力称孟羽童已离职”的消息登上热搜,5月11日,孟羽童发布视频回应确实已从格力离职。
“孟羽童离职格力”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例如#孟羽童为什么没能成第二个董宇辉#、#孟羽童在格力月薪没过万#、#某考研机构欲花百万请孟羽童代言#……网络上对于孟羽童的揣测越来越多,同样伴随而来的就是恶意,有人称孟羽童离职格力是赚够了流量准备自己直播带货,也有人称孟羽童成立个人工作室准备单飞,甚至有人指责孟羽童忘恩负义。这些都是一种变相的“网暴”。
回归事件本身,这只是一起员工离职事件,只不过由于格力和孟羽童的“名人效应”,这起事件才得以在网络上公布,并不断放大。揆诸现实,我们不难发现近些年,网民在互联网上越发爱“脑补”,诚然,这是受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很多人为了流量,在网络上“蹭热度”“制造噱头”吸引网友的注意,随后就迅速将流量变现,大众被“欺骗”太多次,如今已然产生应激反应:当某件事情引发争议后,许多网民不由业主地怀疑其在“作秀”,认定其最终目的都是直播带货。就像“挖呀挖呀挖”事件中,黄老师通过直播将流量变现,大众也纷纷在网上热议。
然而,无论真相如何,这都不是我们的键盘所能决定的,揣测之所以是揣测,是因为它成为真相的概率很低。就像孟羽童事件,她如果真的只是想继续进行学业的深造呢?她与格力如果真的只是一次单纯的离职呢?现实如果真的如此呢?
类如此次事件,大众当然可以有个人的思考,但我们应该强调和捍卫的是尊重他人的选择。我们无法设身处地感受其处境,我们也无法身临其境地知道他人的真实想法,但是他人之事,与我何干?理性吃瓜,少些揣测,多些尊重吧!
来源:红网
作者:汪小娟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