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 (苏州大学)
近日,广东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分享了一段让自己“极为崩溃”的经历。该网友网购筋膜枪寄到家里,妈妈没有经过她的同意就先拆掉了包装,还误将里面的筋膜枪当成了情趣用品,十分生气,任凭网友怎么解释也不相信,还动了手,这让她崩溃大哭了一场。(11月17日 中国蓝新闻)
今年6月也发生一起“妈妈私拆档案袋,女儿被气哭”的类似事件,“扫兴式父母”等词条也屡屡冲上热搜,这些关乎隐私、独立人格的问题几乎存在于每一个中国式家庭。新时代下,亲子关系又该何去何从?
当原本关上的房门被打开,当原本藏起的日记本被翻看,当原本自己买的快递被拆开,失望一点点积攒,隐私的空间一点点压缩,最终导致了情绪的崩溃。在本次拆快递事件中,这位网友表示,自己已经26岁了,妈妈经常私拆她的快递,不管怎么说都没用。以爱之名、以帮助之名,父母有意无意地破坏了正常的边界,也使得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
诚然,不管年龄多大,我们都是父母的孩子,但是这不等同于我们必须让渡应有的隐私权、矮化自己的独立人格。传统的家长制衍生出了窥私欲,背后本质是把孩子视作所有物、缺乏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似乎“父母”这个身份可以永远占据道德高地。原本一家人帮忙拿快递顺手再拆快递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当女儿多次表达过不愿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快递被拆,妈妈仍然不管,又产生误会不听解释、固执己见地指责女儿,最后动手是真的愤怒还是知错后恼羞成怒,我们不得而知,但对隐私边界的践踏、语言的侮辱、暴力的压制这些换来了孩子的沉默、崩溃就真的是正确的吗?
可以确定的是,爱是非占有属性的,它的本质是给予,亲子之爱是相互的,了解、尊重、关心和责任更是双向的。毫无疑问,绝大部分父母都爱孩子,孩子也爱父母,但“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这要求父母与孩子重视双方的诉求,父母不将孩子视作实现自己某些目的,索取隐私、获取虚荣、满足威权的手段。
除此之外,亲子关系中也必须重视个体的独立人格。语言、行为的一时上风,可能最终导致的是孩子没有主见、自卑,或是麻木、逆反,语言行为的暴力手段本身也是教育的偷懒。想要孩子变得更好、想更了解孩子的初心无错,但实践中,父母往往打着这样的旗号粗暴干涉孩子的自主选择或侵入隐私空间,事实上,只需要多一点耐心去坦率真诚的沟通与引导,分清界限不强加希望,亲子关系就能和谐发展。做到这样并不容易,需要足够的重视、尊重与等待成长的耐心,但绝非无法做到。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家长是未成年孩子的“监护人”而非“监视人”,是已成年孩子的“避风港”而非“暗礁险滩”,时代在发展,家长观念也需要现代化。
来源:红网
作者:石玉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