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本是高山》引争议,请正视“她”的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高畅 编辑:刘昱 2023-11-19 16:52:10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31001151313.jpg

□高畅(西南财经大学)

11月16日,根据“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我本是高山》在北京举办首映礼,影片将于11月24日全国公映, 11月17日至11月19日全国24城超前点映开启。然而在获得广泛好评的同时,影片部分内容也引发不小争议。

《我本是高山》可以被看作一部讲述“女性故事”的影片,因此自其开始筹备就备受关注。然而,早在电影拍摄启动前,就有网友提出质疑:一个以男性为主的制作团队,能否讲述好张桂梅校长和华坪女校的故事?在定档后,因为胡歌的加入,又引发网友对电影强行加戏、偏离主题的担忧。

而事实证明,这些网友并非完全杞人忧天。纵观网友点评,对电影的槽点主要集中在对女性力量的削弱和污名化女性上。比如,张校长因感动于山乡情义、忠于党员职责而创建华坪女高并坚守岗位,在影片中却隐隐有因过世前夫精神激励才使张校长能够坚守初心的倾向;此前在张校长某位学生采访中叙述的酗酒家暴父亲,在影片中却变成了酗酒家暴母亲的形象;在对山村学生、怀孕教师等女性角色的塑造过程中,存在刻板印象和偏见。

实际上,这并非第一部被质疑有削弱女性力量、污名化女性嫌疑的影片。比如,根据抗疫真实事件改编的《最美逆行者》中被无视的参与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大量女性工人、电视剧《狂飙》中安欣的原型任长霞、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神父的原型传教士魏特琳……这些看似无关痛痒的忽视和改动,却折射出对女性力量的忽视和抹杀。

影视作品不是纪录片,自然无需一比一还原事件,存在艺术化处理、夸张化表现无可非议,有考虑不当的细节也无可厚非。但进行所谓的艺术化处理、夸张化表现也不应偏离事件的核心事实,丰富张桂梅校长的形象不需要一再强调其亡夫的精神陪伴,塑造人物形象不必频频将原本属于女性的高光时刻移交给男性。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剧情设置、细节呈现中可能潜藏的隐晦的性别歧视、单调的刻板认知都会触动观众敏感的神经。在女性意识日益觉醒的当下,观众关注的不仅是影片呈现出的内容,还有其暗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电影海报上印有“逆天改命”四个字,但事实上,女性要做的从来不是逆天改命,而是一步步拿回曾经让渡的权力和失去的话语权。带领深山女童走出大山的张桂梅校长,疫情期间奔走在一线的医护、后勤工作人员,每一个勤勤恳恳奔走在各行各业的女性都在展现“她”的力量,并要求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她”的力量不容忽视,荧幕内外,“她”的成就无需冠以“他”的头衔。

来源:红网

作者:高畅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55/53/1327389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