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波
记者在某商超发现,部分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很难找,一些商品标注“见包装袋”“见封口处”“见顶部”等,需要消费者反复查看多次,才能找到相应的生产日期信息。(9月9日《工人日报》)
生产日期与保质期是食品身份的重要标签,如同食品安全的“守护神”,清晰无误地告知消费者食品的新鲜程度以及品质状况。然而,当这些关键信息被刻意“藏匿”,与消费者玩起了“躲猫猫”。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更是对食品安全底线的挑衅。这背后,或许是一些商家为追求利益而故意为之的短视行为,亦或是一些商超在疏忽大意之下暴露出的管理漏洞。但无论何种原因,都不应成为忽视食品安全的借口。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生产日期、保质期上“遮遮掩掩”,无异于在食品安全的“大堤”上留下了一个个隐患“暗洞”,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明确要求,食品标识应当清晰地标注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并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标注贮存条件。今年上半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鼓励食品企业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的公告》,针对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找不到、看不清等现象,提出了优化改进的措施意见。商家应深知,诚信是立足之本,安全是发展之基,食品安全不容有“猫腻”。相关食品生产厂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坚守道德和法制的底线,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不折不扣地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让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清晰可见,才能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面对生产日期玩“躲猫猫”这一顽疾,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已经行动起来,计划将相关鼓励性措施转化为强制性规范,这无疑为食品安全监管注入了强心剂。同时,还应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市场上销售的食品进行抽检,重点检查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标注情况。对于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并公开曝光,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真实、准确标注,不得故意模糊标注、误导消费者。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对生产、包装、仓储等环节进行严格把控,确保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准确记录和传递。商超在进货时,应严格查验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注情况,对于标注不清或存在其他问题的食品,拒绝收货并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仅要关注食品的价格、口感,更要仔细检查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关键信息。对于标注不清或存在疑问的商品,可要求销售人员提供解释或拒绝购买,切实维护自身权益。
“舌尖上的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幸福与安康。我们期待,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那些试图在食品安全上“打擦边球”的商家能够悬崖勒马,真正将消费者的健康放在首位。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共筑食品安全的坚固防线,让任何“猫腻”行为都无处遁形。
来源:红网
作者:宋波
编辑:李雨薇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