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建议“离线休息权”入法:“指尖上的权益”亟待保护

来源:红网 作者:李瑾萱 编辑:张瑜 2024-02-29 21:50:34
时刻新闻
—分享—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李瑾萱 (吉首大学)

今年全国两会在即,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提交了一份《关于保障劳动者离线休息权的提案》。这份提案明确指出,在网络时代,数字信息技术使劳动突破了时空界限,在提供灵活工作方式的同时,但也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边界”,从而导致劳动者的休息权、隐私权得不到保障。因此,提案建议从劳动法立法层面引入离线休息权,提高企业隐形加班违法成本。(2月29日 中新经纬)

提案中所指出的问题绝非空穴来风,尤其是在企业中,“隐性加班”的现象早已不足为奇。早在去年四月,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就审结了一起劳动争议案,指出“劳动者长期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以外通过微信等社交媒体工作,属于‘隐性加班’,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该案件是国内首例在裁判文书中明确“隐形加班”的案例,但这并不代表此类事件在国内是个例。前程无忧在2022年发布的《职场人加班现状调查报告》相关数据表明,“84.7%的职场人在下班后,仍会关注工作相关信息,‘隐形加班’成困扰”“‘工作量过大,不加班无法完成’‘发生突发紧急事件’成职场人加班主因”。

“隐性加班”为何会成为职场人的难言之痛?其主要痛点就在于加班的零散性和隐蔽性而产生的各种争议:加班时间不超过一小时,怎么按工时结付加班费?加班任务不定,如何量化考核?工作中顺手而为的事,能否称为“加班”?

在职场竞争中,公司为追求业绩会向员工下达繁重的业务,而超额的任务量和严格限制的完成时间就迫使员工要牺牲在家休息时间来进行线上办公。同样,在一些用人单位,平台的政务系统和公众号的运营也过度依赖员工加班完成。常常是政策、结果一公布,无论是否在工作时间,政务平台就要实时发布、跟进。但由于加班时间零碎、加班地点多样、加班效率难以衡量,加班补偿就更难以实现。

更甚至,在当前就业环境恶劣、“一岗难求”的市场下,恶性内卷随之诞生。企业员工为了获得安全感或晋升机会,哪怕是在休息期间,对于公司下达的加班任务,也只会默默忍受,不敢拒绝更不敢讨要补偿。于是长此以往,“无偿加班”之气蔚然成风。甚至在近几年的招聘市场上,还有企业以“是否接受无偿加班”为借口对应聘者进行筛选。

所以,“隐性加班”之局怎么破,两会的这份提案就提供了较好的参考。首先,在国家层面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修订标准工时,对线上加班和工时补偿作出明确界定。不让模糊的“加班”概念成为员工被压榨的借口。其次,要健全维权机制,加大社会的监督和保护力度,让劳动者在面对不合理无偿加班时有维权渠道,不再因拒绝“加班”而丧失同等的就业机会。最后,引导用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对劳动者给予人文关怀,合理安排工作定额和休息时间,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来源:红网

作者:李瑾萱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6/63/1358498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