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逝者归来?AI“复活”亡人需明确技术与伦理的界限

来源:红网 作者:陈依芸 编辑:张瑜 2024-03-15 15:40:53
时刻新闻
—分享—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陈依芸 (湖南师范大学)

近日,有博主用AI生成视频和声音“复活”歌手李玟,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网友关注。视频中“李玟”坐在镜子前,仿佛真的有了生命,亲切回应粉丝:“我知道你们可能会感到惊讶甚至有些不真实,但请相信我,这是一个充满着爱和感激的时刻,因为我有机会通过这段视频与你们相聚……”

AI“复活”的李玟,仿佛让粉丝们又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又听见了那个熟悉的声音,有网友感到百感交集,表示不想讨论伦理的问题,只想再看看她的样子,也有网友表示用这种方式出现并不是她本人的意愿,侵犯了她的肖像权和隐私权。

在此之前,著名音乐人包小柏经过反复训练和尝试,成功用AI技术“复活”去世两年的女儿,不仅会唱歌跳舞,还能跟家人对话;辽宁一男子通过AI换脸“复活”病故父亲,向91岁不知情的奶奶“报平安”,让患有心脏病的高龄老人捧着手机流眼泪,同时也放下了牵挂儿子病情的心……AI“复活”逝者的案例屡见不鲜,当人们沉浸于“数字化复活”“数字化永生”的温情想象中时,也让我们开始思考“复活亡人”的话题。

一方面,AI“复活”亡人技术展示了科技进步中蕴含的善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抚慰人们因亲人离世而受到的心灵创伤。这种技术能够通过还原逝去亲人的音容笑貌,帮助人们在心理上填补或缓解因失去亲人而产生的遗憾和痛苦,这对于经历了丧亲之痛的人来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情感慰藉方式。

另一方面,这种技术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伦理争议。虚拟的交互体验并不能替代真实的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可能会对活着的人产生误导,让人们沉浸在虚假的亲情中,无法面对现实。同时,AI复活亡人可能会影响人们对死亡的态度和对生命的尊重,如果过分依赖AI来“复活”亲人,可能会导致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忽视,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

复生已故亲人具有积极的情感意义,但随着相关技术门槛的降低,如果不加以限制,就存在技术滥用的风险。如果未经授权就擅自使用AI技术“复活”他人,可能构成侵权行为。同时,如果服务提供者没有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用户的照片和视频信息就有可能被泄露,被用于不法目的,如制造虚假信息或进行欺诈活动。

科技的发展确实可以为我们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可能性,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所涉及的道德伦理问题。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我们需要进行深入地思考和审慎地考量,充分考虑到其中技术、情感与伦理等多方面因素,不能因为技术的进步而失去对人性的尊重和关怀,确保能够在尊重个人隐私和尊严的前提下,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我们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爱是无法用科技来代替的,尽管科技可以模拟出声音和形象,但真正的爱与思念却是无法复制的。在这个冰冷的科技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连接和情感交流,这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来源:红网

作者:陈依芸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7/59/1363425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