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刹住医美低龄化之风

来源:红网 作者:周荣光 编辑:吴海刚 2025-07-16 14:50:45
时刻新闻
—分享—

□周荣光

正值暑期,医美整形机构又迎来一波“学生潮”。《北京日报》7月15日报道,整容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从准大学生到准高中生,甚至出现11岁儿童咨询整容的极端案例。整形手术预约量翻倍增长,“准大学生整容潮”正演变为“准高中生整容热”,这一现象折射出医美市场无序扩张与青少年价值观塑造之间的深刻矛盾,亟需刹住这股青少年整容低龄化之风。

当然,整容本属个人行为,只要经济允许,能接受整容潜在风险,期望通过整容提升颜值,就完全可以理解;尤其因五官存在病理性缺陷而影响容貌的人,愿意通过矫正使容颜恢复正常和漂亮的,可以给予支持。但当整容被制造成“变美焦虑”,演变为一种“扎堆”行为,当“能否以新形象示人”成为升学标配,这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个人选择,而是需要警惕的一种被社会焦虑裹挟的集体行为了。

在眼球经济盛行的当下,“颜值即正义”的畸形价值观大行其道。医美机构的过度营销、“网红效应”的推波助澜,使不少青少年将人生不顺归咎于“颜值不够”。

医学专家反复警告:未成年人面部骨骼、肌肉和软组织尚未发育完全,任何创伤性整形都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瘦脸针可能导致咬肌萎缩引发颞肌代偿性肥大;玻尿酸填充可能干扰正常的面部发育轨迹。更令人忧心的是,整容行业鱼龙混杂已是公开秘密。部分机构为牟利伪造病历,使未成年人绕过法定监护程序,将商业利益凌驾于医学伦理之上。花季少年缺乏风险甄别能力,一旦“误入歧途”,轻则经济损失,重则危及生命。当求美者躺在手术台上时,他们购买的不仅是一次“变美”机会,更是一场以健康为筹码的赌博。发育中的身体,实在不该承受如此之重?

更需要指出的是,被扭曲的审美教育与价值导向在误导青少年。学校教育中“心灵美”的倡导与社交媒体“颜值至上”的现实也形成尖锐对立。还有一些家长主动带孩子整容,将外貌视为“教育投资”。这些功利化思维,实质是将人物化、将价值外在化的表现。于是,当“巴掌脸”“A4腰”“直角肩”成为审美标准,当美颜滤镜制造出虚假的“完美形象”,青少年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容貌通货膨胀”——真实的自己永远达不到滤镜中的“完美”状态。

遏制整容低龄化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多方合力构筑防护网。首先,应严格落实《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范医美领域的广告宣传,对未成年人整容实施更严格限制,建立“黑名单”制度严惩违规机构,用有效监管制止医美整形行业无序扩张。其次,平台应规范医美广告,禁止向未成年人推送整容内容。当然,更重要的是重塑审美教育。学校应开设媒介素养课程,解构“颜值神话”,引导青少年们,明白“爱颜值更要爱健康”的道理,消除纯颜值崇拜,积极追求内在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家长也需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注重内在素质、少关注颜值高低,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

真正的颜值革命,从来不是发生在手术台上,而是在对生命本真的接纳之中。当我们能欣赏多样的美,当社会评价体系更加多元,发育中的身体自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在这个暑假,让我们共同为“整容热”降温,还青少年一个健康、自在的成长空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周荣光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50/1513078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