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少点逐利之心,陪诊师才能暖心又“吃香”

来源:红网 作者:王小川 编辑:刘经纶 2025-07-23 16:02:50
时刻新闻
—分享—

□王小川

据媒体报道,在社交平台搜索“陪诊师”一词,声称月入1万元到10万元的比比皆是,相关培训机构的宣传也往往与“高收入”挂钩。然而,据考取陪诊师技能证书的市民反映,兴冲冲地报名、考证数月后,竟没有接到过一笔订单。他们很困惑:到底是市场需求没那么大,还是获取订单的渠道没有打通?现实的落差让他们冷静下来重新审视陪诊师培训市场。(7月23日 光明网)

打开社交平台,陪诊师培训广告总能精准捕捉人们的致富渴望。月入十万不是梦、考证就能当金领,这些浮夸的宣传背后,是培训机构精心设计的圈钱套路。他们把陪诊师包装成低门槛高回报的职业,用速成课程和廉价证书吸引学员缴费,却对实际服务技能闭口不谈,对订单渠道讳莫如深。有学员花费数千元培训费,拿到的不过是张毫无含金量的证书,既不会使用自助挂号机,也不懂如何协助医生问诊,更不知道哪里能接到真实订单。这种只赚快钱不管后果的做法,不仅坑了学员的血汗钱,更让陪诊师这个职业蒙上骗术的阴影,让真正有需求的人望而却步。

陪诊服务的核心价值,本是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温暖的协助与专业的指引。独居老人看病时,需要有人帮忙排队取号、解读医嘱;异地患者就医时,需要有人指引诊室位置、协助办理手续。这些看似琐碎的需求,藏着对尊严与便利的渴望。可现在的培训市场,把陪诊师当成了赚钱工具,既不教如何与老人耐心沟通,也不培训基本的医疗常识,更不搭建对接真实需求的平台。结果就是,培训机构批量“生产”出的持证者,既满足不了患者的实际需求,也找不到安身立命的空间,让一个本有社会价值的职业,陷入“有人想学却学不到真本事,有人需要却找不到真帮手”的困境。

回归本真,才能行稳致远。要让陪诊师成为香饽饽,首先得给培训市场泼盆冷水。监管部门该出手时就出手,严查虚假宣传的培训机构,把那些只发证不教学的骗子挡在市场门外。行业协会也该站出来,制定陪诊师的服务标准与培训规范,明确该学哪些技能、该守哪些规矩,让职业发展有章可循。更重要的是,从业者要卸下功利心,把服务放在首位。在医院里多些耐心搀扶,在诊室里多些细心记录,在沟通时多些暖心话语,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才能让陪诊服务真正走进人们心里。

陪诊师的手里,不该只有冰冷的证书,更该有温暖的善意;眼里不该只盯着赚钱的订单,更该看到患者的无助。当培训不再是圈钱的幌子,当服务不再是敷衍的走过场,这个职业才能真正扎根社会需求的土壤。到那时,陪诊师不再是虚假宣传里的致富符号,而是医院里随处可见的暖心身影,成为连接医患、传递温情的重要纽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王小川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67/1514913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