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高
“我去看了《南京照相馆》,感触很深。这里有美丽的景色,也有令人难过的历史,看看现在的城市,非常了不起。我认为南京能成为和平与希望的象征。”日前,来南京参加“丝竹音符”联合国音乐交流活动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高级顾问大卫·埃文斯如是说。
8月15日,对每一个中国人而言,都是值得纪念的日子。8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截至8月15日,这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影片,不仅在国内引发观影热潮——观影人次超6600万,豆瓣评分上涨至8.7分,票房超23.6亿元,更在海外上映时掀起波澜,成为全球观众关注的焦点。
电影《南京照相馆》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历史的尘封之门,让人们在光影交错中触摸到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它以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为载体,用最朴素的方式传递真相,引发共情。央视主持人康辉在《电影大家说》中提到,当罪证冲洗成册,历史就不会永远沉默!有些真相值得用生命去守护,有些历史必须被时代铭记。这部电影的成功,就在于它坚守了电影作为“活”的历史教科书的使命,用严谨的态度和细腻的情感,让历史在银幕上“活”了起来。
从历史记忆到家国情怀,《南京照相馆》的感染力穿透银幕,走入现实。它不仅让观众在影院中泪目,更激发了人们走出影院后的行动。观众们带着孩子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去影片中提到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感受“虎踞龙盘今胜昔”的巨变。这种从银幕到现实的延伸,正是电影力量的最好证明。它让人们在烟火气息中触摸家国记忆,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温度、有情感的存在。
《南京照相馆》的海外上映,更是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使命。它跨越重洋,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掀起观影热潮,让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感受到了历史的震撼。这部电影没有大声疾呼,却以真实的力量震撼人心。它让西方观众对那段被忽略的历史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认识,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在苦难中坚守的信念和团结的力量。
电影是艺术,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南京照相馆》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电影在传递历史真相、凝聚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它让我们明白,历史不应被遗忘,和平需要被守护。正如影片导演申奥所说,反法西斯是全人类对于和平的共同期待,和平的成果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像《南京照相馆》这样有深度、有温度的作品。它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它让我们在光影中铭记历史,在感动中凝聚力量。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作品,用艺术的力量唤醒沉睡的记忆,用光影的温度传递和平的希望。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王志高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