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兰州大学)
日前有网友发帖称,广州东站下架站内商店的泡面,此事引起热议。8月14日,南都N视频记者前往广州东站走访发现,站内候车厅的商店确已停售泡面。白云站方面,站内商店也没有泡面出售。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广州南站站内商店未有出售方便面。(8月14日 正观新闻)
为何将站内商店泡面下架处理?广州东站回应称:原东站开行的普速列车已全部调整至广州站等其他车站,目前广州东站开行的均为动车组列车,根据国铁集团《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相关规定,方便面属于可能严重影响列车环境卫生的食品。为维护高铁车站和列车环境卫生,使广大旅客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服务,高铁车站均不售卖方便面食品,但旅客可自行携带。
针对广州东站站内停售泡面一事,有网友表示支持,“在车厢内吃泡面味道较大,且存在安全隐患,像现在暑运客流小孩多,一旦碰撞容易烫伤。”另外也有网友表示,坐火车和吃泡面是标配,取消泡面会影响传统旅行体验。
泡面受青睐,有三点核心原因。一是便捷,开水冲泡即食,适配加班、旅途等快节奏场景;二是实惠,3-8元单价能饱腹,覆盖学生、务工者等多数人群体;三是承载一定情感,工作奋斗、旅游等多场景都能见到泡面的出现。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泡面的确也拥有味道大的毛病。
但味大的何止泡面。报道中提到拌面、捞面等仍在出售,可实话说,这两种面的味道与泡面的味道差别并不大。再者,凤爪、卤味、辣条等重味道的食物也同样在售。按照《规范》中“可能严重影响列车环境卫生”的标准,这些食物似乎也该在其列,若依此标准,会不会也将这些食物禁售呢?长此以往,车站商店可选择的食品种类恐怕会大幅缩减。
“禁售”无法解决真正的问题。这场“泡面风波”的本质,并非“该不该吃泡面”,而是公共空间需求与个体便利的失衡。若仅以“禁售”的方式来应对,显然不太合适。“禁不如变,堵不如疏”,一味依赖禁令解决问题,是无法触及问题的本质的。
此前高铁曾有“给儿童发数学题,奖励零食”的创新尝试,获得公众大片好评。由此可知,对于公共空间矛盾的解决,还可以依靠“加法”,而非仅仅只有“减法”。
两条路径。一是增设集中饮食区,参考火车专用餐区模式,让有用餐需求的乘客集中用餐,最大限度减少对其他乘客的影响。二是丰富餐食供给,除传统盒饭外,还可以提供一些地方特色小吃,并设置分层价格,以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如湖南火车站曾推出15元盒饭,获众多网友点赞“为了这碗盒饭,我愿意再去坐一次火车。”
高铁早已不止是交通工具。如今,人们对公共服务的要求不断提升,“勉强一下” 的出行心态已成过去。铁路运营商的角色也需从 “售票员” 转向 “综合服务提供者”,既要保障乘车环境,也应兼顾多元需求。
“服务无止境,满意无终点”。唯有持续优化服务体系,才能在公共空间管理与个体便利间找到平衡,而非简单以“禁售”收场。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张锐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