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金福
近日,多位云南商务职业学院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反映,在校期间曾被学校强制安排到电子厂实习,且被克扣每小时6元工资。当地回应称,将落实调查,如属实学校或违法。(8月22日 封面新闻)
作为一名职业学院医学专业的学生,没有被安排到专业对口的医院实习,反而被安排到专业不对口的电子厂实习,这样的实习安排,无疑暴露了实习管理的不规范。同时,恶意克扣工资之举,也暴露了学校和企业把实习学生当成了牟利工具的真面目。
众所周知,职业院校就读的学生毕业前都将经历“先实习后就业”的环节,而其中的实习环节尤其至关重要,不仅是学生就业前的一次实战演练,也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一次双赢合作,既让学生学到了技术和本领,又帮助企业解决了“用工荒”。
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一些学校和企业竟然把实习学生当成了廉价劳动力,不是安排做一些与专业无关的实习工作,就是强迫加班,甚至还克扣工资,这样的“校企合作”无疑是一种赤裸裸侵权行为。
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实习岗位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或相近,原则上不得跨专业大类安排实习;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或有偿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不得向学生收取实习押金、培训费、实习报酬提成、管理费、实习材料费、就业服务费或者其他形式的实习费用。但事实上,由于管理不规范、督查不到位等诸多因素,类似实习专业不对口、克扣薪资等乱象依然存在。这说明,很多时候,校企合作已沦为一种“侵权合作”。
防范校企合作沦为“侵权合作”,还需职能部门“站出来”。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劳动监察部门等职能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报批、实习单位的安排、工作时长、薪酬标准等要进行规范化跟踪管理,切忌存在“管理空档”,任凭学校和企业把学生当成牟利工具。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一旦发现类似实习专业不对口、克扣工资等不规范行为,该约谈的要约谈,该取缔实习基地资格的要取缔实习基地资格,并采取“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等处罚机制,对学校和企业实施严惩重处,倒逼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合规合法履行实习管理办法。
同时,职校学生一旦遭遇实习专业不对口、克扣工资等侵权行为时,既要坚决说“不”,又要积极大胆地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学会依法维权,保护自身合法实习权益不受侵害。切忌“装哑巴”,助长学校和企业的嚣张气焰,任凭其把实习生当成牟利工具。
我们相信,只要职能部门严监管、严处罚,再辅以实习学生大胆维权,就一定能遏制各种实习侵权行为,从而为实习学生营造一个专业对口、薪资保障的实习环境。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叶金福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