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代“奥特曼”火了 用趣味解锁文化传播密码

来源:红网 作者:唐政 编辑:吴海刚 2025-03-26 19:06:15
时刻新闻
—分享—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唐政(兰州大学)

近日,四川南充市博物馆的一件汉代陶俑因神似“奥特曼”引发热议。这件名为“陶房干栏式含陶俑”的文物,以其憨态可掬的造型吸引众多游客打卡,网友戏称“原来汉朝人也相信光”。(3月25日 环球网)

当网友们兴奋地发现汉代陶俑神似奥特曼时,实际上触碰到了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真正经典的审美往往能穿越时空引发共鸣。那些说“古人早就见过光”的玩笑背后,恰恰说明我们的文化基因里本就蕴含着惊人的创造力和幽默感。这场跨越两千年的“梦幻联动”,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传播的全新可能——原来历史可以这么“潮”!

这次看似十分“凑巧”的撞脸,实则是年轻一代在用自己的方式“认领”传统文化。就像之前三星堆青铜面具撞脸“愤怒的小鸟”,敦煌飞天变身“微信表情包”,看似无厘头的联想,实则是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自适应”表现——它们正在用年轻人熟悉的语言重新进入公共视野。

撞脸撞得“巧”,更要撞得“妙”。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像奥特曼”只是吸引注意力的第一步。南充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做法值得点赞,他们没有止步于玩梗,而是借机向游客科普干栏式建筑的特点,讲述汉代的生活场景。这才是文化传播的正确打开方式:先用趣味性降低认知门槛,再用专业性提升文化体验。真正的文化自信,不在于文物能“蹭”多少热点,而在于我们能否把流量转化为文化认知的增量。

玩梗要快乐,文化要认真。当孩子们乃至外国人惊叹于“汉代奥特曼”时,我们还能接上一句,“汉代的建筑艺术多么精妙!”“汉代的制陶工艺如此精湛!”这才算是真正完成了文化传承的使命。

下次再去博物馆,不妨带着发现“彩蛋”的心情寻找那些“撞脸”文物——但记住,它们不只是长得像谁,更是穿越时光来见我们的历史见证者。毕竟,能让两千年后的我们依然会心一笑的,才是真正永恒的文化魅力。

来源:红网

作者:唐政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7/60/1481818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