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雯霞(云南财经大学)
最近,一则关于“取消学校电子屏使用”的建议在网上火了。一位网友直指电子屏上课是导致学生用眼疲劳、近视率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呼吁学校回归传统黑板教学。这番话一出,立刻引发了热议。(4月23日 《半月谈》)
在教育信息化浪潮席卷而来的当下,电子屏教学走进校园本是教育现代化的有力举措,却引发了“是否应让电子屏退出课堂”的争议。笔者认为,在这一场关于教学工具选择的辩论中,我们应认识到,黑板与电子屏并非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可以互补共生的伙伴,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好二者的使用。
从教学效果来看,电子屏教学具有独特优势。它能够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比如,地理课上展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历史课上播放纪录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然而,过度依赖电子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老师上课时直接播放课件,节奏过快,学生来不及做笔记,不利于知识的深度理解和长期记忆。而且,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容易导致学生视疲劳,甚至增加近视风险。
而黑板教学则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在黑板上书写板书,学生可以跟随老师的书写节奏,边听边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板书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书写习惯,提升学生的书法水平。而且,黑板教学相对简单、直接,不会像电子屏那样因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而影响教学进度。
因此,不能因电子屏可能带来的问题就全盘否定其在教学中的价值,也不能因黑板教学的部分优势而盲目回归传统。学校和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灵活选择教学工具。例如,在讲解需要动态演示的知识点时,可优先使用电子屏;而在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强化记忆时,则可多采用黑板教学。
同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电子屏教学的能力,掌握好授课节奏,避免因操作不当影响教学效果。家长也应配合学校,减少孩子在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共同为孩子的视力健康保驾护航。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教学工具只是辅助手段。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新技术,同时不忘传统教学工具的优势,让黑板与电子屏在教学中各展所长,相互补充,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高效的学习环境,助力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毛雯霞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