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电影票房不足10亿元到2010年的101.72亿元,再到今年突破200亿元,中国电影人用了十余年的时间,靠着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坚持,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着实可喜可贺。从某种意义上说,国产片正在“步入春天”,我们有理由期待,国产片全面超越进口片不是“痴人说梦”。
成绩固然值得庆贺,但若说“国产片领先进口片”我却不敢赞同,毕竟,无论是故事叙述,还是拍摄理念上,我们与欧美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以今年上映的国产片为例,除《北京遇上西雅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少数影片取得不俗的票房外,真正叫好又卖座的影片不及十分之一,更多的电影被打上烂片的“烙印”。即便个别演员到好莱坞拍片,也大多属于“打酱油”的角色,尽管有明星为自己辩称“你打个酱油看”。必须承认的是,在好莱坞大片中,我们仍然属于配角。
其实,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再高的票房也只是数字而矣,进电影院就是想在愉悦视觉、放松心情的同时有所感动,有所启发,《泰囧》的大获成功就是个极好的例证,可惜就是这样简单、朴素的愿望,中国电影人也很难做到。看看时下各大院线播放的电影,明星大腕云集,剧情却莫名其妙;满眼豪车美女,看完之后却记不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国产片一直在学习、追赶欧美片,却似乎学不到人家的精髓。原因固然有多方面,但我以为,国产电影人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恐怕是最大根源。
如果我们再留心一些的话,就会发现,由于张艺谋、陈凯歌、姜文等内地大牌导演的缺席,今年称得上“香港电影的大年”,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杜琪峰的《毒战》、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均取得不俗票房。反观国内电影市场,《小时代》尽管票房尚可,但被舆论批为“烂得没有品位”;《富春山居图》明星云集,却誉为“烂片之王”。小片和艺术电影同样因过于追求“文艺范儿”,踯躅于观众视野之外。国产电影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不可否认,近几年,国产电影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海外影响力和票房上并不理想,在国际知名电影节上斩获的奖项亦非常有限,能够在国外热映的电影几至于无,正如有评论指出的那样:“如何提高自身质量,打破文化隔阂,更多地走出国门,值得思考”,国产片票房首度突破100亿元无疑能够提振国内电影人的信心,同时也说明国产电影市场大有潜力可挖,无论影片质量,还是院线经营上,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创新观念,不断超越,真正迎来国产片的春天。
文/王永改
来源:红网
作者:王永改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