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傅与银行的“梁子”缘起于上周。他去银行办理转账业务,结果却被银行告知转账之前得先开户,办一张存折。原来,银行都有存款量的任务,用其他网点的银行卡存款跟他们没关系,现如果重新在他们的网点开张存折,20万存上去,就算这个网点的量了。因此,一怒之下的老傅才会采取如此方式来报复银行。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对于所购买的产品,享受的服务享有知情权及自由选择权。所以,银行的这般拉存款确是违背了顾客的消费意愿,损害了其正当利益。据其之后声称的“无息信用卡对顾客收益没有体现”也因为没有解释清楚而造成与顾客的沟通不畅。公民的这种“报复式”维权,自身倒是收获了宣泄的快感,但相应地也损害了其他顾客的正当利益,影响了银行正常的业务运行,扰乱了公共秩序。诚然,这种方式并没有违背有关法律,但是却构成在道德层面上的挑衅。
值得肯定的是,当公民自身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不再像过去一样忍气吞声,而是有了维权的意识,这种思维观念的转变不得不说是法治社会带来的进步。但是同样值得反思的是“报复式”的维权方式,这种思维模式是极其可怕的,因为由此推理下去,便容易得出以暴制暴的结论。
顾名思义,以暴制暴的维权方式指的是当公民的正当利益受到侵害时,所采取的维权方式并非理性而合法,相反是极端暴力的。这种思维的错误之处首先在于将其自身与对方置于了对立层面。而事实上,银行和公民的关系远非对立,却是一种合作和共赢。银行从公民那里收获资金,并通过融资周转等方式获益;公民办理存贷款、转账等业务时也能够从银行获取便利和安全。更重要的是,法治社会不缺乏现代的维权诉求方式,例如向消协、银监会等单位投诉等,都是可供选择的渠道。或者更简单的,与银行加强沟通便可解决。
现代社会中,以暴制暴思维最常体现在城管和小贩这一对“天敌”身上。诚然,一些执法者的不当执法行为让被执法者的利益蒙受了损失,但是如若用暴力来维权,则会晾出一幕幕悲剧。2007年6月4日,陕西白水县城管对辖区马路街道进行创卫验收时,向街边小贩提出整改建议,随后对“没有行动的”摊点进行没收工具捣毁炉灶处理。事后,小贩用汽油浇在城管队员身上并点燃,致其重伤。这便是以暴制暴的悲剧。如果每一个人都用暴力来维权,那么法律将被置于何处?社会该将如何运转?暴力维权的方式未免让社会进步的成本太过昂贵和血腥。
“报复式”维权的背后,折射出的以暴制暴思维,值得警惕。现代社会中,不理性的维权方式当然需要指责,但最关键在于维权渠道。维权渠道不仅需要拓宽,更重要的是真正行之有效,要让公民能够从正常的维权渠道中收获维权信心。
文/华雨
来源:红网
作者:华雨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