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里,“一减一增”的数据着实让人惊喜。显著成绩的背后,是各级党委、政府真情帮扶、凝心聚力的生动体现:缜密细致的规划、真金白银的投入、不折不扣的落实,让昔日的穷山僻水焕发了新的容颜,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根本改善。
然而,建设扶贫工作中却存在这样一个突出问题:基础设施完善了、生活出路谋好了、基础产业确定了、基层组织建强了、干群氛围浓恰了。可是,当建扶组一轮建扶工作期满撤退,原有的规划、设想、产业却得不到很好的执行,有的地方甚至会出现了返贫的现象。
归根结底,还是自身造血功能不强,群众没有真正掌握一门致富的能力和方法,即授鱼和授渔的问题。授鱼与“授渔”,一字之差,寓义却相差甚远。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捕鱼的方法,则终生受益无穷,它深刻地阐述了掌握一门谋生技术和方法是何等重要。
客观上讲,许多贫困老百姓都有脱贫致富的想法,苦于资金、技术、环境条件等客观因素,生活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如何引导这一部分人脱贫致富,这就需要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在“授渔”上下功夫。如何“授渔”,笔者认为:一是要授理想信念。要加强宣传教育,积极贯彻落实党得安民、惠民好政策,让老百姓树立起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人定胜天的坚定信念和信心;二是要授技术方法。要充分调研,找到制约发展“瓶颈”;要因地制宜,找准农民发展致富的“突破口”,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在围绕特色农业产业上动脑筋、想办法、上项目;要积极引导,鼓励农民从简单的农业生产向加工、服务业转移;要强化培训,切实让农民掌握一至两门过硬的技能、方法,不断定提升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三是要授经验教训。认真总结建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突出解决好农民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及农业结构调整、项目盲目实施等问题,变“要我致富”向“我要致富”转变。
为此,转变脱贫发展模式,创新机制,加大标本兼治的力度,从贫困源头上抓起,既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才能从治标到治本的根本性转变。
文/吴俊
来源:红网
作者:吴俊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